中国两会将为世界带来新能量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4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外国媒体记者早早到场,抢占最佳位置。 本报记者 李景录摄
中国两会作为一年一度的政治大事,吸引了世界各国的目光。两会成为世界观察中国治国理政新理念以及经济、外交和民生政策的重要窗口。
“预计今年两会将讨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振兴实体经济、稳定房地产市场、食品安全和社会医疗保障等议题。”韩国国立外交院中国研究中心所长丁相基说。
经济增长目标是多少
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无疑是世界关注的焦点。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30%,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继续发挥好增长“引擎”作用,将为世界各国经济增长带来利好。
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称,分析师们纷纷预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仍将把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目标定在6.5%左右,并重申去杠杆和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承诺。
“今年是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后的关键年份,外界非常关心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确保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如何继续稳妥深入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因此,中国政府在两会期间释放出的经济政策信号非常值得关注。”欧盟智库亚洲问题专家莫尼说。
俄新社报道称,两会期间提出的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目标是国际媒体与各国专家关注的重点。去产能、深化金融体系改革、传统经济部门现代化、环保等话题将成为两会优先讨论的题目。
美国CNBC财经频道报道称,全世界都希望从两会中了解中国经济发展最新数据,特别是在华外资企业希望从两会中看到中国将推出哪些有利于其发展的新政策和新举措。
结构性改革怎样推进
针对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矛盾和挑战,中国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了成效。中国的改革成果也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可供参考的“中国实践”。
《华尔街日报》刊文称赞中国经济实现良好开局。报道援引经济分析人士的话称,中国2月份制造业前景改善给决策者推进改革提供了更多空间。中国推进产业升级、政府简政放权,都是有助于促进制造业长期增长的有效措施。
全球知名咨询公司化险集团高级合伙人克里斯·托伦斯表示,突出强调推进结构性改革是中国政府着眼长远作出的正确选择。“经济增速从高位运行逐步放缓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更何况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体量如此庞大的经济体而言,即使增速有所下降,每年的增量也十分可观,甚至相当于某个国家的经济规模。”
克里斯认为,在调整经济增速的同时,中国政府正在努力寻求更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比较而言,这种增长模式更加合理,对于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也比较小。从长远看,这样的增长模式将有助于中国形成自己的品牌,扩大中国产品的国际影响力。”克里斯说,西方媒体常常过分夸大恐慌情绪,片面唱衰中国经济前景。事实证明,中国经济基本面良好,每年不断扩大的中产阶层创造了巨大的消费潜力。“结构性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这一过程必将面临重重困难和挑战,中国政府需要坚定信心。”
如何“防风险”“补短板”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内各项改革进入“攻坚期”。世界经济增长面临美联储加息、英国开启脱欧进程、欧洲大选年来临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国际社会关注中国如何防控来自国内外的风险,继续“补短板”“稳增长”。
《联合早报》报告称,随着中国经济出现回暖态势,稳增长压力减轻,宏观政策有了更多调整空间。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多个领域的监管层已经多管齐下,针对房地产过热、金融杠杆风险等问题频频发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野村控股发布报告指出,随着资本管制、金融监管以及去年四季度以来经济的改善,中国市场上的资金正在重回实体经济,这是一个良好的信号。
莫尼认为,当前国际局势正处于深刻变革中,欧盟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全球民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反全球化思潮抬头,欧盟国家非常关心中国将如何应对上述挑战。
新加坡学者指出,中国经济存在的一些“短板”,如社会保障、地方政府融资问题、劳动人口比重持续下降、老龄化程度加剧,包括政府会不会出台政策鼓励夫妇生第二个孩子等,都是市场关注的问题。
加速“一带一路”建设
自2013年提出以来,“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社会引起了高度关注和热烈响应。3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成效惠及世界。
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东亚研究院教授李远表示,“一带一路”建设为解决当前世界和区域经济增长面临的问题提供了新方案,为世界经济增长、合作、治理提出了新模式。“今年5月份,中国将在北京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我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和两会关于‘一带一路’相关议题的讨论充满期待。”李远说。
“起初,中国投资者主要投资制造业,但最近银行、律师事务所等服务行业也开始吸引中国资本。”匈牙利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苏诺玛·艾格尼丝说,“一带一路”建设对包括波兰、捷克、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四国在内的维谢格拉德集团成员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中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势头将在与中国合作中变得更加强劲。
莫尼表示,国际社会希望看到今年中国两会更加具体地解读“一带一路”建设,包括“一带一路”如何应对新形势下的挑战,中欧双方能否在未来共同拿出“容克投资计划”与“一带一路”对接的具体项目清单等。(陈 博 蔡 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