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实体经济,从这三处发力
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 题:振兴实体经济,从这三处发力
新华社记者刘铮、张辛欣、林晖
连日来,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热议振兴实体经济之路,建议在降成本、创新驱动、放管服改革三方面发力。
降成本:让实体经济轻装上阵
曾让中国企业引以为傲的成本,如今成为新烦恼。人工、土地、环保等一系列成本持续上升,在这些刚性成本的托举下,企业税费负担问题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要让实体经济轻装上阵,首先要降低可以降低的负担。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进一步减税降费,全年再减少企业税负3500亿元左右、涉企收费约2000亿元。在非税负担方面,取消或停征中央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35项、继续适当降低“五险一金”有关缴费比例等。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分析,不同时期企业感受到的税费压力有所不同。当前企业面临产能过剩、外需低迷等诸多困难,承受税费的能力随之下降。
“报告提出减税降费的总额有5500亿元,说到我们的心坎上了。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把更多的资金用于转型升级。”全国人大代表、山东枣庄富东针织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惠说。
作为一家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周惠的纺织厂以外贸贴牌加工生产为主。受近年来外需低迷影响,工厂承受较大压力,对税费和社保缴费比例尤为敏感。“一位工人月工资约4000元,企业缴纳的‘五险一金’就得有1000多元,占了人力成本的两成多,对我们这样的小企业来说不是小数目。”
为降低企业成本,国家其实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2016年累计降低企业成本约1万亿元。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地税局局长张和平建议,要按照税收“减一点”、政府规费“免一点”、财政出资“补一点”的思路,制定出台扶持企业的措施。要避免收过头税,有效约束个别地方在缺乏税源支撑的情况下税收计划层层加码、盲目攀比税收增速。
创新驱动:为实体经济装上强劲引擎
报告强调,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部署了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等具体举措。
创新,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迫切要求。
“如今的消费者越来越年轻化,买遍全球,眼界很高,企业没有原创的话,基本上无路可走,必须插上创新的翅膀。”全国人大代表、浙江雅莹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张华明对市场环境的变化深有感触。
“市场不断变化,如果连续两年你对于同一个问题的答案是相同的,那就可能会被淘汰。”全国政协委员、百度CEO李彦宏认为,做企业要始终如履薄冰,以创新应对万变。
创新,关键在于新技术的研发和新创意的运用。
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告诉记者,核心技术买不来,企业的价值在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命运。格力正抓住节能环保大趋势,加紧推进光伏空调等新技术。
“传统产业也不必然就是夕阳产业,用新材料、新设计、新创意,精心打造品牌,一样可以变成朝阳产业。比如把服装变成时装,就大不一样。”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科技厅厅长周国辉说。
创新是多维度的,企业管理模式、组织流程的创新,带来的改变也是惊人的。
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认为,未来趋势是企业变成平台,建立开放的研发体系,对接创业者、用户,形成开放共赢的生态。在海尔平台上,用户可以参与定制产品全流程,从消费者变成了“产消者”。
除烦苛之弊、施公平之策、开便利之门:给实体经济拓展发展空间
在降成本、强动力的同时,实体经济的发展空间亟待扩展,这就需要用好改革“关键一招”。
“坚决除烦苛之弊、施公平之策、开便利之门。”报告对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作出了明确部署,提出了扩大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试点,清理取消一批生产和服务许可证等措施。
全国人大代表、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说,转型时期各种新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扩大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试点,实际上是给企业充分自主权。
今年年初,浙江省推出“最多跑一次”改革,即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浙江还在全国率先公布了“四张清单一张网”,即政府权力清单、企业投资负面清单、政府责任清单、省级部门专项资金管理清单,以及浙江政务服务网。
“政府革自己的命,变身贴心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店小二’,实体经济的发展环境在优化。”全国政协常委、浙江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建议,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省份,开展更大力度简政放权改革,能交给市场的都交给市场。
简政放权,放的其实是市场准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指出,在经济结构从投资和工业拉动向消费和服务业主导的转型过程中,应当推动现代服务业等市场进一步开放。
迟福林建议,在电信、民航、邮政等行业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鼓励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教育、医疗、健康、文化等高端服务业领域。让轻装上阵的实体经济动力更强,发展空间更大。(参与记者:岳德亮、陈晓波、侯雪静、赖星、许祖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