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管理助力“三宝”崛起


“渔业技术服务站建到了家门口,养殖牡蛎有什么问题出门就能请到技术员,真方便。”伴随乳山市徐家镇牡蛎养殖技术服务站的投入使用,该镇徐家村养殖户姜占胜家门口学技术的愿望得以实现。

这样的服务站,今年乳山市海洋与渔业局计划设立10个,分布于徐家、海阳所等6个沿海镇的重点渔业片区。每个服务站配备渔技员1至2名,负责辖区内的渔业生产技术指导、服务和培训,配合上级渔技推广部门做好渔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

早在2005年,乳山市就被确定为山东省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示范县。如今,经过多年探索发展,乳山市创建了渔业安全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建立完善了市、镇、村、渔船网格化管理体系,实行“安全监管”与“技术推广”双管齐下的管理模式,范围覆盖全市养殖户集中片区的村委、涉渔专业合作社、水产养殖龙头企业。

在织“网”的同时,乳山还加大牡蛎新品种的培育引进以及生态养殖模式的推广。一方面,与中国海洋大学、黄海水产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合作,加强金牡蛎、三倍体牡蛎育苗技术的研究;另一方面,从国外引进耐高温、成活率高的优良品种,提高海区资源的利用率。

在科技引领的同时,乳山还坚持把“安全农业”作为“金字招牌”来打造,去年,完成了8个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申报,并在白沙滩镇在礼冷藏厂探索实行了海产品养殖、加工、销售质量安全追溯制度试点,从源头上保证产品的“绿色”属性。

“管理无盲区、投入无违禁、产品无公害、出口无隐患、百姓无担忧”,秉承这一原则,乳山强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加强无公害产品基地、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促进了茶叶、大姜等富民产业快速发展。

“我们有6块生姜生产基地,分别位于两个镇,共2980亩。基地全部按照出口标准进行生产,出口订单消化不了的就内销。也就是说,咱们国内消费者与国外消费者吃的是同样品质的生姜。”乳山鑫泰生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军平说。

乳山消除出口、内销产品“双重标准”,将国际市场禁用农药统一纳入整治范围,参照国外市场要求和农业操作规范制订了130多项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等地方标准,连同相关国际标准编印成册发放到各级农技推广组织、农资经销商和种养大户手中。标准化管理范围由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延伸到行政区内农、牧、渔领域的所有农副产品,在全境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

在对大姜的科学管理方面,乳山实施对大姜种植、农药、化肥等物资一个闸门管理,坚持农药化肥进货审批备案制,实现农资市场准入、经营、使用全程监管,坚持农业化学投入品直供配送和责任追溯,从源头消除了农药残留。

乳山还投资3250万元建成了农副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可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追溯,他们筛选了苹果、草莓、茶叶、大姜等14个标准化基地,在基地安装了农残速测仪、条码打印机、扫描枪对农残速测情况全程监控。规定各基地技术员必须将各项农事记录及时录入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中。产品上市前进行农残速测,合格的农产品贴上可追溯条形码和二维码标签。消费者拿着产品标签到农产品质量监管网或查询机进行查询,该产品的所有农事记录和农残检测结果都会显示出来。

大姜生产管理上水平,茶叶亦如是。为破解茶树“越冬难”的瓶颈,乳山市引进了浙江鸠坑、安徽黄山等耐寒茶树品种,并广泛筛选背风向阳的缓坡栽植地,冬天采用根部培土、覆盖草帘、防风障、覆盖拱形地膜等防寒措施,成功攻克了茶树越冬难题。不仅如此,乳山市还组织专人前往浙江、安徽等“产茶大省”联系种苗,并结合乳山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的实际制订了高标准的《茶叶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从而使“食安乳山”茶香弥漫。(勇庆威 李强 孙乃军 臧向东)

编辑: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