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牡蛎品鲜季:海味正当时


4月24日,天朗气清,温暖和煦。上午10点,采风团大巴车准时到达乳山市徐家镇的久大海珍品养殖专业合作社,一下车,农家妇女正在对牡蛎进行初加工的画面就吸引了摄影爱好者,他们用手中的相机捕捉这一鲜活的画面。

为了让采风团成员近距离体验采牡蛎的全过程,久大海珍品养殖专业合作社社长姜云才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三条出海的船。“大家穿好救生衣,上船之后一定要扶好船舷。”工作人员一边嘱咐登船的成员,一边分发救生衣。

一切就绪后,只见工作人员将船头的绳子套在拖拉机模样的机器上,“这个可以在陆地上走,也可以在海里走,主要就是为了运送渔船。”姜云才说,因为每条船捕捞的牡蛎在1.3万斤左右,靠人工耗时耗力,通过这个机器借助水的浮力来运送牡蛎更方便。

稳稳地站在船里,看着船被拖拉机拖进水里后,工作人员放开绳子,再用手摇的方法发送船上的马达,船便驶向大海深处。“海上劳作的画面非常有感觉,虽然船摇摇晃晃的,但还是拍到了自己满意的照片。”摄影家戚务政说,行驶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坐在有些简陋的渔船上,心里顿时感到渔民海上讨生活的辛苦。

整个出海捕捞过程,摄影家张书卿一直站在船头,不时举起手里的相机,选取最合适的角度按下快门。“虽然60多岁了,但要想拍出好的照片就得付出呀。”张书卿笑着说,而一旁的威海市摄影家协会主席王晓光也表示,自己的照片更多地是为了记录一种生活,一种风俗,一种文化。

行驶了一段时间,远远就看到一个个浮漂,笼养的牡蛎就在海平面2米以下。先将船稳稳地停住,然后工作人员拿出1米多长的铁钩,伸到海水里勾起浮漂间的绳子,奋力向上提,沉甸甸的牡蛎便露出头来,因为长得肥,一笼牡蛎靠一个人无法顺利运上船,两个人合力才行。

为了保障采风团成员的安全,工作人员捕捞了4笼牡蛎就选择原路返回。“来威海生活也有20多年了,很喜欢吃牡蛎,但对于牡蛎捕捞的过程并不了解,这是第一次体验采牡蛎。”摄影家车庆学说,刚刚出海的牡蛎带着泥土,去除泥土以后就是鲜美的牡蛎。与其他人不同的是,书法家薛忠君对运送船的机器更为感兴趣,“这个拖拉机样式的机器没见过,原来船从海里到陆地的过度需要靠这样的机器来完成。”

船一靠岸,姜云才就让工作人员为大家用专用刀具剥开牡蛎,品尝“不落地海鲜”的美味。“味道很鲜美,带着海水的原汁原味,而且是亲自跟着去打捞的,所以品尝起来更加有味道。”微信美食达人“小当意”笑着说,平时没有机会品尝刚刚出海的牡蛎,这种体验太有意思了。听了美食达人的赞赏,采风团也纷纷品尝生食牡蛎,牡蛎肉滑入口中,鲜美的滋味在味蕾上蔓延,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