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投800万元建扶贫示范基地
今年市财政安排800万元,计划在马山、隆安、上林等县分别建立中药材和百香果种植示范基地,通过连片示范种植带动贫困群众共同发展,力争3至5年内把这些产业做大做强,使之成为南宁市贫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的支柱产业,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这是市委、市政府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着力实施贫困地区产业化扶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努力提高广大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的重要举措,给全市广大贫困群众带来了福音和希望。
面对挑战转方式
“十一五”期间,南宁市加大了产业扶贫工作力度,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和贫困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但还存在着一些贫困村的产业开发零星分散,未形成规模化、基地化和专业化生产,产品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
面对挑战和问题,“十一五”期末,南宁市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转变思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发展战略,广泛借鉴先进地区产业化扶贫的先进经验,改变以往“撒胡椒面”式的做法,结合我市实际,在马山、隆安、上林等县逐步探索走出一条采用“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和财政扶贫资金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异地产业扶贫”新路子。
2010年,南宁市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在国家贫困县马山县组织实施“百香果种植示范基地”试点,这是南宁市“异地产业扶贫”的基地之一。“异地产业扶贫”的新模式,即把政府扶持资金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由每个贫困村选择一个重点产业开发项目,成立专业合作社,每个贫困农户以政府扶持资金入股,由专业合作社在本村或土地资源丰富的临近村屯承包土地、集中连片开发、统一经营、按股分红,所开发的项目由扶贫龙头企业负责资金筹集、市场开发、技术培训、技术指导、保价收购产品等,扶贫企业、公司从贫困农户的扶持资金到账之日起,每年每户保本分红。同时有计划地组织贫困村贫困群众轮流到示范基地参加有偿劳动。
“异地产业扶贫”较好地解决了大石山区有生产意愿和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由于缺乏土地、资金、技术等造成的难以长期稳定增收的问题,取得了初步成效,受到马山、隆安、上林等县贫困群众的欢迎和拥护。
选准产业抓示范
“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市研究制定了《2011年南宁市产业扶贫工作方案》,并在全市产业扶贫工作会议,部署下达了工作任务,明确在全市贫困地区种植中药材、百香果、种桑养蚕、养猪、养鸡等作为“十二五”重点扶持的扶贫产业。
据悉,今年市财政预算安排产业扶贫资金800万元;全市计划实施产业化扶贫项目4个:在隆安、马山等县发展中药材种植30000亩,其中:示范基地隆安、马山县各3000亩;在马山、隆安等县区贫困村发展百香果种植示范基地5000亩;在上林、横县、宾阳等县贫困村发展桑菇配套种植基地3000亩;在全市贫困村发展养猪5000头、养殖家禽10万羽;扶贫项目全部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经营,采用“异地产业扶贫”方式对贫困户进行扶持;计划扶持贫困农户1.3万户以上,受益贫困群众近4万人,实现单项年户均纯收入1500元以上。
为推动产业化扶贫工作顺利实施,取得实效,市委、市政府要求各县区要及时落实种植面积;市、县扶贫部门负责抓好产业化扶贫项目的组织实施和督促、指导工作;市、县财政部门负责扶持资金按时足额拨付到位,确保扶贫专款专用;各龙头企业、公司负责提供优质种苗、技术服务、保价回收产品等,确保贫困群众增产增收。此外,市委、市政府已明确把产业化扶贫工作纳入2011年度考核各县区党委政府完成年度扶贫开发工作目标责任制的重要内容,作为考核各级党政主要领导的“硬指标”。(记者尹海明 通讯员黎金球)#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