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用权力“减法”换活力“加法”


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市场和社会活力的"加法"。沈阳市历经三轮改革,已累计取消和下放行政职权698项。与此同时,今年1至9月,全市新登记公司1.7万余户,同比增长71%。一消一长之间,市场活力正在越来越充分地激发和释放,为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发展蓄积了力量。 政要如何简、权该怎样放,才能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企业、对微观事务的干预,真正让市场主体"舒筋骨",为创业兴业开路?沈阳市把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把简政放权作为"先手棋",持续强力加以推进。围绕切实服务发展、切实服务百姓这一目标,去年沈阳市首批下放49项行政职权,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再取消、下放行政职权225项,在全省率先完成首轮简政放权工作。 为了使简政放权更有针对性、更具实效,沈阳市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沈阳市专门成立调研组深入到各区县(市),由各区县(市)对照市直各部门现有行政职权目录提需求、谈意见;召集沈化集团、中兴通讯等10家外资、国有、民营等企业,围绕减轻企业负担、缩短审批时限、扩大网上审批等方面进行座谈,面对面问需于企。 10月17日,沈阳市第三轮简政放权目录正式公布,共取消和下放行政职权项目424项,其中取消76项、下放285项,合并、转移、转变方式、降低标准、豁免63项。此轮削权放权,在数目上超越了前两轮简政放权项目的总和,在内容上着重取消没有国家法律法规或国务院明确规定的达标、评比、评估和相关检查活动,取消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登记、年检、年审、审核、强制性备案、事前备案等行政审批或管理措施,取消不合理、不合法收费项目,改革力度、幅度之大前所未有。 简政放权,"减"出了高效率,"放"大了新活力。对企业而言,减少层级、缩短时限就是获得了"先发效益"。三轮改革之后,沈阳市79%的项目前期审批手续可在区县(市)办结;今年前9个月,全市新办企业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占新办企业总数的82.4%,"草根创业者"越来越多,社会创业兴业的潜能正加速释放。而机动车注册登记、内地居民往来港澳通行证受理等事项下放到区县(市),给群众生活带来的则是实实在在的便利。 下好简政放权"先手棋",不仅纵向撬动了政府职能转变,横向也带动了沈阳市非公经济、金融体制、科技创新、社会事业等其他领域改革有序推进。全市上下进一步加大改革攻坚的力度,积极改、主动改、率先改,努力为新一轮振兴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体制环境、发展环境。 在此基础上,今年年底前沈阳市将基本完成建立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工作,在晒出"权力家底"的同时,进一步厘清"法定责任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界限,真正让政府和市场各司其职,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充分体现。 记者张艾阳 金晓玲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