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仍是世界经济强大引擎
把握转型升级机遇培育好增长新动力
中国仍是世界经济强大引擎
去年10月至今,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日前,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海内外专家认为,虽然增速放缓,但中国仍处世界增长前列。目前经济发展总体平稳、就业状况较好、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大体同步,结构逐步优化。新常态下,如果把握好转型升级的机遇,培育好增长新动力,“未来10年或更长时间,中国会有年度经济增长8%的潜力,仍将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引擎之一。”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预言。
增长仍处世界前列
经过30多年高速增长,中国经济这驾奔驰的马车开始减速,但增长的质量正在提升。放眼全球,目前中国经济仍处于世界增长前列。
“尽管中国的增长速度放缓,但每年的GDP新增量仍然达到8000亿美元,相当于国际上排在第20位左右的国家经济总量,所以它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中国目前每年新增大学毕业生超过700万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接近1.2亿,人力资本总量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中国的产业层次丰富,且处在转型升级之中,配套条件也是世界最好之一,更值得关注的是,互联网改造实体经济的创新活动,在中国也是最为活跃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表示。
向内审视,经济结构正逐步优化,转型升级正在实现。据统计,去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比第二产业增速高出0.8个百分点,服务业比重提高到48.2%以上,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去年最终消费对GDP增长贡献率为51.2%,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超过资本形成贡献率。刘世锦指出,中国的经济结构正在经历着具有长期意义的转折性的变化,正在转变为更多的依靠消费、依靠服务业、依靠内需、依靠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经济。
未来增长动力在创新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转型升级不是无关痛痒就能实现的。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认为,就国内经济而言,“三期叠加”,也就是经济增速的换挡期、经济结构的镇痛期和前期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的消化期,确实是集中显现,它的矛盾、它的问题集中显现。刘世锦预测:“今年和明年很可能是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到中高速增长的一个触底期。”
阵痛并非坏事,它意味着新的发展机遇将破壳而出。专家指出,新常态下,挖掘培育新的增长动力至关重要。“应当以全面提升要素生产率为主线,把金融体系、基础产业领域等一批改革摆上优先位置,从而实现转型再平衡。”刘世锦进一步表示,促进转型再平衡的实现,宏观政策应当是缓冲性的,要通过政策工具扩大需求,防止短期内过快下滑,提供一个缓冲带,同时又要避免放得过松,延缓必不可少的调整。
“培育增长新动力的关键在于创新,除了要进行产品创新、生产组织方式创新和工艺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外,核心是要进行科技创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说。施奈德电器集团董事局主席赵国华表示,在新常态的背景下,新的发展引擎也正在呈现,包括创新、绿色经济和国际化。
拉动全球经济贡献大
如果中国经济转型成功,未来有望获得10年甚至更长一个时期的稳定发展。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分析说,2014年中国人均GDP为7500美元,按照市场汇率计算仅为美国的13%,产业技术后发优势明显。加上外汇储备、政府债务水平等方面的优势,中国经济应该还有10年或在更长时间保持8%增速的潜力。
即使中国维持7%的增长,每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将达到近一个百分点,据此可以说,未来中国仍将是世界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引擎之一。
“过去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高达1/3。虽然中国经济增长正在放缓,但仍是全球经济的重要引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认为。#p#分页标题#e#
能否抓住此次经济转型升级的机遇,不仅事关中国,也影响着世界。李伟说,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不断深化,有鉴于此中国经济新常态与世界经济中长期的发展趋势更加密切相关,交互影响。
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将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拉加德说,IMF对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很感兴趣。IMF研究显示,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将在短期内提振需求,在长期内提高经济生产力。今后4年,高质量基建投资将和其他促增长措施一道为全球经济增加超过2万亿美元的产出。(记者 罗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