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民踊跃参与“我们的抗战”征集活动


【连网】(记者 李国瑞)抗日小学拾粪歌、听爸爸讲抗日故事、我记忆中的抗战……截至目前,本报已征集到几十条与连云港抗战有关的线索。我们将对这些线索进行甄别、筛选,于4月份集中进行采访,并以专栏的形式陆续刊发。栏目开设期间,如果您有线索,仍可以提供给我们,我们将以多种形式与市民展开互动,共忆那段难忘的历史。

抗日歌曲———

有力地鼓舞了大生产运动

东方红,太阳亮,拿起粪叉背起筐,走大街,串小巷,不知不觉拾满筐∕太阳亮,光万丈,抗日小学歌声响,早早晚晚把粪拾,地里庄稼嘟嘟长……

近日,家住东海县的王宗富老人向本报提供了一首《抗日小学拾粪歌》,这首歌曲创作于1942年,流行于滨海抗日根据地。

“这首歌在南辰抗日小学校园内诞生,当年在这所小学读过书的几位仍健在的老人,还清楚地记得这首歌的歌词。”王宗富告诉记者。

“据他们回忆,在拾粪歌的激励下,1942年春,他们那一个班30多个学生,支援八路军115师老四团的一个连300多方粪肥,并且把这些粪通过车推、肩挑以及筐抬,全部运到了那个连队在沭河岸开出来的荒地里,有力地支援了部队的大生产运动。”

抗日故事———

谱写了一曲震惊淮海的战歌

今年57岁的冯女士给我们留言,“父亲、母亲都参加过抗战,在我小的时候,他们常会给我讲一些革命故事,其中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冯庄勇士浴血斗敌寇……”

1942年6月16日,驻扎在灌云县杨集镇的几百日伪军向灌三区(今沂北乡)抗日根据地扫荡。

消息传来,冯庄九名青壮年自卫队员占据庄子周围的五座土炮楼组织抗击。队长冯宗科把八个队员分在四座炮楼里,自己坚守一座,用土枪与强敌展开殊死搏斗。

“坚守东炮楼的冯宗科中弹身亡,坚守村头炮楼的冯克谋(我爷爷)头部受伤,他随手撕块布将伤口一扎,继续还击,直至昏迷。”冯女士说。

“此时,敌人更加疯狂,从东、西、北三面发起总攻。冯克谐、冯克举在子弹打光后奋力突围,中弹身亡。冯克俭宁死不屈,与炮楼同归于尽。冯克闲坚持到最后,誓死不投降,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饮弹捐躯……”

抗日记忆———

还原军民同仇敌忾的场景

3月30日早上,年过九旬的王文斌老人步履蹒跚地来到了报社,“看到苍梧晚报发起的‘我们的抗战’征集活动后,我的心情无比激动。在我童年的记忆中,那些军民同仇敌忾的抗战场景,那些刻骨铭心的人和事,是永远忘不掉的。”

老人不会用电脑,花了一晚上的时间,手写了厚厚的一沓纸。翻阅着纸张,嗅着笔墨香,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景。

1938年农历四月二十一,午间,日军出动数架飞机,在空中往返盘旋,其中一架在飞临后巷村高空时,突然俯冲投弹,炸死了村民张大科一家;

东北军第57军的两个团,由万毅指挥,怀着家仇国恨,将日军死死地堵在港口附近,使其不能前进一步。有时在夜间,57军依然袭击顽敌;

那时的灌沭一带,号召青年组织了一支“青抗队”,“我二哥就参加了‘青抗队’!”王文斌说,“1940年,连云港码头堆积了大量粮食,物资露天存放。夏秋雨季,这些物资遭雨霉烂,码头到处弥漫着恶臭味。那时老百姓生活艰苦,都到码头捡拾粮食,以解温饱。”

目前,本报“我们的抗战”征集活动仍在火热进行中。

本栏目联系电话:18861317285

电子邮箱:lgrnn2008@163.com

QQ号:657540286

微信号:lgrlxj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