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岸新区小镇走"特色"路线 不离"产城融合"
新型城镇化建设,青岛西海岸新区玩出了新“花样”。12个小镇走“特色”路线,实现面貌、产业、环境的转型发展,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现在你只要去新区的这12个镇,每当你跨入一个镇的地域,就能感受到浓郁的“镇域风情”。现在的西海岸农民会发现,家乡的面貌是“月月回来,月月不一样”。随着特色小镇建设,12个小镇根据自身特色“梳洗打扮”,不仅样子干净了,而且各有各的美。
到琅琊,感受秦汉风韵
特色是小城镇建设的灵魂,特色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小城镇必须强调特色建设。琅琊是一座拥有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小镇,特色小镇建设中,琅琊要依托独特的秦汉文化资源,打造特色鲜明的既有厚重历史感,又充满现代气息的高端商务文化旅游宜居新城。在特色小城镇的建设过程中,琅琊镇加强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坚持尊重历史原貌、传承历史文化、彰显古镇特色的原则,将特色小城镇建设有效地与秦汉文化特色相融合。
建筑立面改造是凝固秦汉历史与记忆的重要载体,琅琊投资1500万元的秦汉风格建筑立面改造工程现在已经全面开工,工程完工后,将使镇驻地重现秦汉风韵的历史风貌,充分彰显古琅琊秦汉文化底蕴。投资500万元完成镇驻地的弱电入地工程,将全面净化城镇空间,彻底解决“蜘蛛网”问题。
到海青,感受北域江南
现在一进入海青,大概所有人都会看到“北茶之源”标志性建筑物,江南徽派建筑风格肯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海青镇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坚持东西拓展、南北提升,学习借鉴并高于南方小城镇建设理念,融入灰瓦白墙的中式建筑风格,科学编制镇域发展总体规划,用心策划设计“北域江南”。
海青镇对驻地现有建筑墙体立面、屋面风格统一定位,统一门头牌匾和门楣,立面实施挑梁挑檐、粉刷构边。经过努力,目前整治面积超过60000平方米,初步营造了特色突出、形象鲜明、内涵丰富、格调高雅的空间视觉效果。
海青镇投资326万元,在先行先试建成社会治理中心及治安监控和社会治理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将社会治理工作与特色小镇建设相结合,实施社会治理提升工程,融入文化因素,打造独具“竹风茶韵”特色的社会治理信息服务中心,还投资200万元,完成“茶文化一条街”标准段建设。
到藏南,感受时尚藏马山
在青岛,都说八大关是拍婚纱照的好地方,可在美丽的西海岸,藏南镇的藏马山旅游度假区的风景也不赖,这里是时尚与浪漫,古典与传统完美融合。
藏南镇于2009年正式启动藏马山旅游度假区项目,在不到6年的时间,藏马山旅游度假区建设面积发展到31平方公里,其中,蓝莓小镇、千禧谷娱乐小镇、藏马庄特色美食街等特色项目建设工作己基本建成投产;国学小镇、温泉小镇、养老小镇、佳平医疗中心、藏马山学校、藏马山养老社区、藏马山体育公园等项目计划近期开工建设。
今年五一开始,藏马山旅游度假区正式营业,美丽的景色、完善的服务,已经颇受游客认可,藏南镇正在努力实现“东有灵山湾、西有藏马山”的旅游发展目标。
到大场,感受多彩现代
大场镇特色小镇建设为改变旧有随意搭建的小镇形象,形成以现代风格建筑引领的新型运营模式,加速城区现代产业发展,展现现代主义小镇新形象。
该镇对驻地中心街道路两侧所有建筑按照既定的特色定位和风格进行外立面包装改造,共约3万平方米;对沿街商铺门头牌匾进行统一更换,约600户。目前正在金锣密鼓施工当中,届时会呈现出一个多彩现代的新大场。
青岛西海岸新区特色小镇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区12镇精心筹划乡村旅游规划,就是要抢抓乡村旅游这一黄金机遇期,按照“提升、提质、提速”的思路,积极筹划特色小镇乡村旅游专项规划编制,打破镇域区划界线,开展全域规划,合理布局不同功能的特色小镇,融合互补,相互牵引,把12个特色小镇串成乡村旅游项链,建立乡村旅游系统,整体发展旅游业,把游客引入千家万户,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筑牢特色小镇产业支撑。#p#分页标题#e#
特色小镇探访
琅琊镇
“互联网+”碰撞“海洋+”
琅琊镇是一座拥有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小镇,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琅琊就是齐国的重要城邑;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天下,设立郡县制,琅琊郡为三十六郡之一;西汉时期,在此设立琅琊国。琅琊作为千年古郡,有着大自然最丰厚的馈赠,山水秀丽,海洋资源尤为丰富。
破解滞销难题试水电商
记者了解到,琅琊镇现有14个渔村,1300多条渔船,渔业总产值20亿元,整个琅琊居民的收入60%的收入来自海洋。但是,海产品和农产品提档升级后的滞销问题一直困扰着琅琊。
不过,特色小镇建设以来,以“电商”为突破口的营销模式渐渐成为琅琊破解滞销难题的突破口。今年5月以来,琅琊镇西杨家洼村主任胡见珍的“珍的海味”网店开张,这几个月经营得红红火火,每个月的营业额达十余万元。
胡见珍所在的村是一个传统的渔村,村里的男性居民常年在外出海,女人们主要在家料理家务。“我和几个要好的姐妹聊天时,聊到村里的水产品销售,感觉销售模式仍然是传统的批发,男人们辛辛苦苦打上的海鲜,低价被鱼贩子批发走,如果继续这样的模式,村里根本富不起来。如果我们把打上来的海货深加工,然后在网上卖,肯定利润高得多。”与胡见珍的想法几乎同步,镇上也想在“电商”上有突破,于是,在镇上的支持下,胡见珍带领村里40多名女性成立了女子创客联盟,试水电子商务。
“山情海韵,千年古郡。在让琅琊百姓尽享美丽宜居环境的同时,如何让他们的钱袋子鼓起来,是镇党委、政府工作的重点。在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好政策背景下,琅琊镇大力定位发展电商产业,‘互联网+’碰撞‘海洋+’,致力于打造电商强镇,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琅琊镇分管电商的党委委员高鲁东表示。
“琅琊@生活”5月已上线
助推电商模式,政府首先要做的就是搭建平台。高鲁东介绍,立足琅琊海产品优势和旅游、历史文化特色,整合“琅琊味道”——琅琊海鲜整体品牌,汇聚全区名优产品和资源,他们委托知名网络公司开发建设了自己的专业电商平台——琅琊@生活,已于今年5月1日上线运营,这是山东省首家镇级电商平台。该平台在线销售八大品类,囊括数十个品牌,上百种优质海产品。另外,依托“有赞网”建设的微电商平台“琅琊微商城”已上线运营,与商城同步的微信平台公众号“琅琊微商小镇”、“琅琊微商城”也同步开通,实现了电商微商双驱动。
除了平台,要发展电商模式,完善电商产业配套也是至关重要的。目前,琅琊镇总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的电商产业园一期6000平方米的孵化区已完工,投资300万元的电商产业园配套工程也已开工建设,11月底装修完。建成的产业园区将成为汇聚网商创业园、商品平台、商贸平台、物流平台、金融平台、人才平台等于一体的综合体。
财政资金扶持电子商务
“针对当前农村电商行业人才瓶颈,我们设立电商学堂,并每年列支300万至500万元财政资金用于扶持镇域电子商务发展,对企业、创业者等开展电子商务综合培训。”高鲁东介绍,目前已成功举办3期培训班,培训农村创客100多人。下一步,琅琊镇还将在淘宝特色中国青岛馆内建设“琅琊馆”,依托“琅琊鸡”、“玉筋鱼”等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产品和琅琊竹编、营后粉条等传统手工艺品和土特产品,对各村优势产业、产品进行筛选梳理,梳理出适合做电商的产品,协助推广运营。同时,引进青岛本味公社电商项目,以有机生态农业的研发、栽培、销售推广和体验,实行线上推广、销售,线下体验,发展生态旅游观光农业,打造“互联网+有机农业”商业模式。
王台镇
小镇“织出”纺机特色
今年以来,在王台镇,金世佳公司项目负责人高源像陀螺一样忙个不停,因为高源正在参与一个大项目“328创意广场”,这个项目与王台镇的经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项目的定位之一是在里面开办纺机博物馆,推广和宣传王台“纺机名镇”的特色,另一方面是在里面打造328创意特色商业街,带动王台现代商业的发展。#p#分页标题#e#
纺机名镇名不虚传
王台人一提起自己的乡镇,首先对记者讲到的就是王台的“纺织机械”特色。王台镇党委书记韩延春介绍,青岛作为中国近现代纺织服装业发祥地之一,曾与上海、天津齐名,有着“上青天”的美誉。在这种历史的传承下,王台,因纺机而兴,因纺机而强。上世纪80年代,这里曾荣获“全国纺织配件城”的美誉,2004年被命名为“中国纺织机械名镇”。
20世纪70年代末,王台纺机产业在中国改革开放中起步,逐步发展为王台的支柱产业。20世纪80年代是纺机腾飞的年代。在龙头纺机企业的带动下,形成全镇干纺机、家家干配件的局面。20世纪90年代初期,王台镇纺机产业逐步实现工业化、规模化生产,其主导产品喷水织机和梳理机械,占据全国近一半的市场。21世纪初,他们又将目光投向了喷气织机的研发。
现在的王台,东佳、星火、海佳、华信、铠硕、金三阳、同春机械等龙头和骨干企业蓬勃发展。2014年全镇规模以上纺机企业超过50户,纺机配件和服务企业超过300户,纺机产业工业总产值130亿,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70%。王台镇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喷水织机和梳理机械产销地。
“王台镇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将自身的定位落在‘纺机名镇,国际新城’的发展道路上,传承历史,发挥特色。”韩延春表示,借助王台镇有深厚的纺机制造历史,王台要打造的项目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特色,走产城融合的路子。
旧厂房变身纺机博物馆
高源的“328创意广场”顺应而生,该项目的原址是一处废旧厂房,厂房占地40多亩,已经废弃十余年,位置位于328省道与王台东路交会处,与镇中心只有2分钟车程,这里不管是厂区特色还是地理位置,都十分适合打造镇域特色的综合体。
“在文化的助推下,我们将打造自己的‘328创意广场’。”高源告诉记者,“根据项目规划,厂房改造后将对原有建筑风格予以保留,根据不同的市场定位分成多个功能区,首先要开办纺机博物馆,建设纺机博物馆、电影院,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城镇的生活品味,使王台的产业氛围、现代氛围更加浓厚。另外,广场里的328创意特色商业街将通过引入‘北京798艺术区’和成都东郊记忆设计理念,盘活废旧老厂房1.6万平方米,建设成西海岸最具特色的创客中心、创意集散地、创新工场,目前该项目已进入装修阶段,预计今年11月底投入使用。”
据悉,除了此处项目,由社会投资1.35亿元、占地8776平方米的鑫基贵都商业综合体二期项目,目前主体已完工,预计明年上半年投入使用,届时该处将成为王台镇最大的商业聚集中心。
包装起来的特色更有味儿
此外,围绕着工业特色,王台镇将工业发展成果与特色小镇建设有机结合,着力打造的“工业智造小镇”正在推进。204国道驻地段将设计打造为工业4.0大道,包括立面改造7.2万平方米,绿化提升9000平方米,改造门头牌匾8500平方米,通过立面改造和纺机工业浮雕长廊体现“后工业时代”的文化创意和建筑风格。
在镇域特色的包装上,王台镇还巧借文化东风,向文化要生产力,争取让文化成为一张聚集人气的亮丽名片。其中规划包括王台当铺、大士庵等古建筑的古风一条街,彰显古镇文化,建成后将带动全镇旅游、民俗文化产业大发展。
“总之,城市特色更鲜明了、城市氛围更浓厚了,我们的路子才会越走越宽,真正实现从外到内的蝶变。”韩延春说。
■实效
小镇建设为百姓办实事
提升居住环境人人点赞
为实现特色小镇建设的快速突破,将重点推进了“一改,一街,一园,一迁”四个一工程,其中的“一改”即改造现有镇街驻地,驻地作为小镇的核心,承担着较多服务和行政功能,通过基础设施完善进一步提高驻地承载力。截至目前,12个推行特色建设的小镇在改造镇驻地环境下都已经下了大力气。#p#分页标题#e#
镇上建公园,广场舞跳起来
琅琊镇卧龙村广场舞爱好者薛绍娟对身边的环境变化最有体会,今年7月镇上在公园举办的广场舞大赛中,薛绍娟所在的舞蹈队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原来公园那块地是丘陵地,里面脏兮兮的,现在经过改造建设成了崭新的公园,附近的居民和商户都受益了。”薛绍娟说。
这就是琅琊镇投资2600万元,依托皂户河建设的占地270亩的琅琊公园,镇上下大力气为琅琊百姓营造了一个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文化活动场所,让农村群众真正享受城市公园生活。
出重拳破解出行难
近几天,在王台镇台东路上,挖掘机忙碌地挖着深沟安装水泥管,这是台东路雨污改造工程的现场。“这条路地势低,一下大雨就积水,大家出行很不方便。”王台镇居民金玉江经常走这条路,每次下雨就犯愁。
王台镇城建办负责人薛清德告诉记者,王台镇在改善民生上下力气,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城镇的承载力。2015年,王台镇获得区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性项目投资19914万元,针对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实施了六大民生类改造工程,其中总投资3390万元的王台驻地供排水系统改造工程,目前已开工建设;三处“天天交易市场”目前已投入使用。
先建后拆,农民很满意
特色小镇建设还推进的四个一工程还包括“一迁”,即村庄搬迁。按照“成熟一个,搬迁一个”的思路,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村庄向镇街驻地集中安置,实现人口向镇街驻地集聚。
藏南镇长阡沟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属新区第一个先建后拆的新型社区,概算总投资3.5亿元,共29栋楼,为青岛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工程,得到了农民的普遍认可。
据悉,在此基础上,藏南镇将围绕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水平,进一步扩大长阡沟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模,规划打造囊括10个村庄的藏马山大社区。
■看法
12个特色小镇
就是12张好牌
在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青岛西海岸新区后,新区先行先试进行改革,为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区研究确立了通过打造特色小镇助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思路,去年7月以来,海青镇和张家楼镇作为特色小镇首批试点,今年又在新区西部10个镇街全面推行特色小镇建设。推行特色小镇建设的12个镇涉及面积1096平方公里,面积占全新区的面积的约一半,与新区居民息息相关。
“12个特色小镇是12个点,是打出的12张好牌,每个点都形成一个轴线,对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省农业厅研究员、省农业专家顾问团成员王桂峰介绍,特色小镇不是生硬地对农民“强制上楼、强制夺地”,而是以新型的产城结合的方式,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在转型中提高劳动力水平和素质,提升就业性的转移性安排。此外,特色小镇建设还是民生工程、文化工程,带来的不仅是经济上的变化,还将带来社会意识、社会治理结构的改变。“相信特色小镇建设一定会取得积极的成果。”王桂峰表示。
文/本报记者 张同顺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