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十二五”:建设北方对外开放门户
“十一五”为滨海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积蓄了巨大能量,2011年,天津滨海新区满载着过去5年结出的累累硕果,怀抱着对“十二五”的殷切期待和坚定信心,蓄势谋局,振翅欲飞,将以攻坚的勇气和决胜的气势在我国经济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十二五”时期是滨海新区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加快开发开放的黄金发展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功能显著增强,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基本建立,北方国际(000065)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地位基本确立,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框架基本形成。
“十二五”滨海的四件大事
对于经济增长速度,新区的目标是在“十二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0%以上,到2015年,经济总量超过100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超过1500亿元。这是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根据需要和可能提出的,也是新区成为第三经济增长极的现实要求。
同时提出转变发展方式的目标,到2015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全社会研发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7%等指标。主要考虑这些指标是新区成为科学发展排头兵的内在要求,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方向。
切实改善和保障民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新区提出的目标是,“十二五”期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保险参保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基本实现全覆盖。
据悉,《天津市滨海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明确提出了12项主要任务,主要包括四大方面:
一是坚持以“十大战役”为载体,全力打好开发开放攻坚战。形成功能区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聚集、社会事业进步协调发展的格局,持续推动新区开发开放向纵深发展。到“十二五”末,我们将全面完成核心城区、东疆保税港区、北塘经济区、西部区域和中心渔港等五个区域的开发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南港区域、临港经济区、中心商务区、滨海旅游区和中新天津生态城等五个区域的主要开发建设任务。
二是坚持以“十大改革”为突破,率先基本建成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金融、土地、涉外经济、科技、农村、企业、社会事业、住房保障、社会管理、行政管理等“十大改革”,对于率先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精简高效的行政体制、公平普惠的保障体系具有重要的先导意义。“十二五”期间,确保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新的突破,加快经济领域、社会领域、公共管理领域的改革,全面提升开放水平。
三是坚持以“三个转变”为着力点,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十二五”期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和举措,主要包括提升高端制造功能、区域服务功能、开放门户功能以及自主创新能力等。在实际工作中,要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以自主创新、扩大开放为动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
四是坚持以“五个统筹”为抓手,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同时调高调优产业结构,以高水平大项目好项目为抓手,全面提高三次产业水平。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提升优势产业。拓展现代服务业规模。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另外注重提高创新能力。广泛吸收全球创新资源和最新成果,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加快实施科技创新项目。促进科技型企业快速发展。加强创新环境建设。
综合配套改革新三年
2011年,滨海新区启动了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第二个三年实施计划。新的三年实施计划主要包括10个领域、20个重点项目。
在金融体制改革创新中,滨海新区启动外资股权投资基金投资试点,探索设立以股权投资基金作为投资对象的母基金、对冲基金;探索融资租赁公司发行债券;加快发展科技、农业、消费、航运等产业金融;继续推进金融综合经营试点,建立政府投融资平台的风险防范指标体系。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探索在东疆保税港区开展离岸外汇交易等业务。吸引和支持设立保险法人机构,加快于家堡国际金融区建设。#p#分页标题#e#
在涉外经济体制改革中,开展东疆保税港区国际船舶登记、国际航运税收、航运金融和租赁业务创新等试点,加快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实现10平方公里封关运作,争取设立东疆免税岛。研究设立国际航运交易所,推进港口、口岸和保税功能延伸,完善大通关体系。
在土地管理体制改革中,建立土地利用指标考核体系,完善节约集约用地的体制机制,探索耕地占补平衡新模式;探索委托整理、发行土地债券等方式引入社会资金,多渠道筹集土地储备收购基金;探索建港造陆形成的建设用地规划控制管理办法;明晰农村集体土地权属,完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建立耕地保护基金。
在科技体制改革中,完善中科院、科技部、天津市会商制度,推动国家重大平台建设;引导各类投资基金参与科技“小巨人”企业投资,在“小巨人”企业进行股权激励试点;引导和支持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立产学研联盟;加快天津滨海国际知识产权交易所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建设,争取国家专利审查改革试点。
此外,该三年实施计划还在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民营经济,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领域有所突破。天津启动第二个三年实施计划,主要着眼于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实现大的突破,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为全国的改革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入世后过渡期已经结束,我国将在更大程度上融入国际经济,并将受到世贸规则的约束,原来特区和开发区等实施的一些优惠政策将逐步淡出。此外,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纷纷采取措施,放宽外资准入门槛,扩大优惠政策,吸引外资的竞争空前加剧。因此,在新形势下,坚持高起点和国际视野,把握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特点,用新的思路和发展模式,推进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有利于探索出一条区域创新发展的新路。
建设北方对外开放门户
未来5年,天津滨海新区将增强其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的能力,更好地服务环渤海和我国北方地区扩大对外开放。探索建立进口汽车、游艇、飞机等保税展示交易平台,提升邮轮母港功能,创新口岸管理体制,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
“十二五”期间,天津滨海新区将加快完善国际航运中心功能,依托海空港和海关特殊监管区政策优势,显著提升航服务功能,完善集疏运、航运服务和航空服务体系。拓展集装箱外贸和内贸航线,增开航空航线,建立更加完善的航运网络。
积极推进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加快疏港交通体系建设,降低过境运输成本,完善物流产业服务链条,拓展无水港功能,形成覆盖内陆腹地的保税物流体系。建设8大物流园区:包括开发区工业物流园区、保税区空港加工物流园区、天津港(600717)集装箱物流园区、天津港散货物流园区、南港化工物流园区、临港工业物流园区、大港建材物流园区和中心渔港物流园区。
以高端和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建设10大服务业集聚区,逐步成为我国北方及东北亚的区域服务中心。10大服务业聚集区包括:航运、物流、金融、总部经济、旅游休闲、服务外包、科技和中介服务、商贸流通、会展经济和健康服务等10个服务业聚集区。
大力发展适合新区特点的服务业。以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体系和金融中介服务体系构建为重点,逐步形成与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以综合型总部、功能型总部和中小企业总部为重点,加快总部经济发展。以高端外包业态和服务外包支撑体系为重点,建设服务外包集聚区。(记者 朱菲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