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衷委托贷款与理财 上市公司“不务正业”
滨海新区网讯 企业发行股票上市后,最大的益处莫过于获得了大量的募集资金,但这也带来了“幸福的烦恼”:攥着这么多钱,往哪投?在国家持续出台紧缩政策的这几年,很多上市公司也感觉很多项目难以真正启动,于是一些企业开始“不务正业”,将手头资金投资于资本市场,甚至还有一些企业做起了“高利贷”的债主营生。
放贷乐此不疲
近年来,国家紧缩了信贷规模,造成了部分中小企业资金链非常紧张,于是民间借贷开始逐渐兴起,但是利息基本都会高于银行基准利率。部分手握大量资金的上市公司,也看中了这个“利润增长点”,开始大规模对外进行委托贷款,甚至一些企业利用委托贷款产生的效益,远远超过其主营业务利润。如已经公布中报的金陵饭店,上半年净利润为2910万元,其中对外委托贷款收益为2400万元,也就是说,其委托贷款上半年利润额占据了公司全部利润总额的82.5%。而更有代表性的是,主营网络技术的焦点科技上市两年多以来,基本没有按照募集资金投向投入项目,而是利用募集资金中的1亿元设立了保险代理公司。
此外,今年以来约40家上市公司公告了投资理财消息,尽管上半年股市与债市行情欠佳,但投资对象还是锁定在了股票、基金、债券、理财产品等。总体来看,投资证券的几乎都有亏损,而选择理财产品的投资的则有所斩获。
风险值得警惕
东方证券刘力行认为,上市公司“不务正业”,实际上反映了国内部分行业资金配置不均衡:一面是某些企业钱多得不知道怎么花,另一面是某些企业不知道去哪筹钱。上市公司热衷于理财与放贷,将造成以下几点风险:第一,目前多数上市公司更乐于放贷给关联企业,很容易形成关联企业掏空上市公司的局面;第二,企业将大量资金用于理财或放贷,将大幅减少企业现金流,降低企业抵御风险能力,同时一旦企业发现新的利润点,又可能造成资金不足而难以投入,不利于企业未来业绩的提升;第三,大量资金放贷与理财,将挤压实体经济的发展空间,不利于企业专心发展主业,反而会造成经济的泡沫化。
刘力行认为,如果上市公司都热衷于通过“歪门邪道”来提高业绩,最终受伤害的必然是实体经济。投资者应回避此类上市公司。(记者 战旗 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