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发展 全面建设幸福新民
新华网辽宁频道12月28日消息(记者姜敏)新民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市委进入全国百强县、建设幸福新民的战略部署,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奋力拼搏,合力攻坚,使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劲势头,群众的幸福感增强。 新民市预计今年全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70亿元,增长3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21.5亿元,增长81.5%;固定资产投资实现266亿元,增长49.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4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000元。
据了解,今年以来,新民市委注重加强对经济社会重大事务的统筹协调,积极谋划促进发展的工作思路和重大举措,作出了打造"四张名片",推进"四化"进程,进入全国百强、建设幸福新民的战略部署,创造性地开展了"三看三找三比"思想解放学习实践活动,掀起新一轮思想解放的热潮,营造了上下见贤思齐、竞相发展的浓厚氛围,激发了广大干部建设幸福新民的内在动力。
在建设幸福新民过程中,新民市坚定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把项目建设作为扩总量、调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载体。实行市级领导包保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制度,对重点项目实施全程督查,及时跟踪协调解决问题,金新纸业、玖龙纸业等一批具有牵动性的重大项目如期开工建设,经济发展后劲不断积蓄。强化招商引资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建立了总部经济服务局,主要领导亲历亲为,招商引资对接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重点产业集群效应凸显,重大项目进展顺利。重点工业乡镇园区建设有序推进,一批新的经济"增长带"正在形成。中豪威尔东北城、城区地下商城等重大现代服务业项目开工建设,城乡市场和商贸企业繁荣活跃,健康产业等新兴业态发展步伐加快,现代服务业打开新局面。商业主题地产、温泉主题地产、沈阳近郊地产对新民房地产业的支撑拉动作用强劲,以温泉资源为依托的服务产业迅猛发展。
同时,坚持抓环境促提升,承载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以打造北方发展环境最佳城市为目标,大力推进"软硬环境提升工程"和创建国家生态县(市)等重点工作,发展环境全面优化。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全面实施;城区道路新建改建工程扎实推进,棚户区改造取得实质性进展。污水处理厂、垃圾转运站等城乡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如期建设。沈阜开发大道、沈环线、沈于线等重点道路改扩建工程竣工通车,与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发展的联系更加紧密。"两河"治理特别是蒲河生态廊道新民段建设工作成效显著。生态市创建顺利通过国家环保部技术核查,生态化城市新格局正在形成。方巾牛土地增减挂钩示范工作全面推进,被国土部规划司誉为"新民做法、辽宁模式"。服务型政府建设进一步加快,开展了新一轮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工作,审批流程不断优化。由各职能部门充分授权,集行政审批与便民服务于一体的市民服务中心健康运行,开展的"被服务对象测评党政机关和职能部门"活动反响良好,行政效率和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新民市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双千"工程深入推进,"党员干部受教育,人民群众得实惠"效果明显。就业创业服务工作扎实开展,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就业市场和基层劳动保障平台进一步完善,和谐劳动关系基本形成。全年实名制就业6003人,转移劳动力7214人;扶持创业带头人60人,带动就业415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发放特困群体救助资金5192万元。大红旗等3所新建中心敬老院建成使用,前当堡等3所敬老院改造工程竣工。农村困难家庭常年病人托管服务中心、救灾物资储备库等服务设施竣工使用。圆满完成"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创建工作。
创建教育强市工作全面启动,完成 7所乡镇中心幼儿园的新建、改造工程;10所学校通过省标准化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评估验收;公主屯学校投入使用,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实现全覆盖。医疗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完成基层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为全市2.3万名60-65岁老人免费体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5%;农村卫生院医疗用房实现楼房全覆盖。科技培训开班420期,培训农民7万余人次。文体设施进一步完善,梁山等18所乡镇综合文化站、柳河沟镇大赵屯村等67个村民活动广场建成使用,乡镇文化站建设实现全覆盖,文化体育事业进一步繁荣。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公共安全管理以及防灾减灾工作得到加强。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立了市、乡镇(街)、村(社区)三级联动的信访网络体系,人民群众恳谈诉求渠道进一步拓宽。依法依规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确保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全覆盖;国民体质监测中心正式投入运行。基层政权全面加强,高台子等7个乡撤乡设镇,城镇化率达到52.2%。(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