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人工岛环评报告难产 无人岛开发“泡沫”被吹大


  东南早报讯 (记者 苏丽艳)作为“合作开发翔安区鳄鱼屿”项目的“金凤厦门鳄鱼屿海外杰出华商国际交流中心人工岛工程”,自去年8月开始第一次环评公示至今,已过去5个多月,环评报告仍难产。计划开发该人工岛项目的企业,是世界杰出华商协会的会员单位,一时间,网上纷传“卢美美”要在厦门建人工岛,本来默默无闻的无人岛鳄鱼屿也因此“声名鹊起”。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昨天,有媒体报道,又有一家企业表示有意投资2亿元开发鳄鱼屿。此举是虚是实?困境中的鳄鱼屿为何多次成为“香饽饽”?
  一厦企盯上鳄鱼屿
  岛主对方案不知情
  声称对鳄鱼屿有兴趣的,是厦门本土的一家集团公司。据称,该集团旗下有十多家子公司,其中包括一家游艇销售公司。
  据报道,该集团看重鳄鱼屿旅游产业前景,半年来曾多次上岛考察了解,还向岛主提出过不少合作方案。他们的初步意向是投资2亿元,在鳄鱼屿上建生态旅游酒店及高端度假会所,分别向游客及公司高端会员开放。他们还向媒体表示,会注意保护岛上的生态环境,“不会过分商业化”。昨天,记者致电该集团一刘姓总经理求证,对方并未否认有意开发鳄鱼屿一事,但声称具体事宜须改日才方便详聊。
  值得玩味的是,鳄鱼屿的承包者、翔安琼头社区村民林大声对此却表示不知情。他称,该集团相关人员的确曾先后两次上过岛,但都是来参加生态环保项目的。此间,对方并未与他谈到合作开发的事项,更别提具体方案了,他的父亲林北水也没有向他提到过有关事宜。
  “如果企业有意投资做生态开发,比如修复红树林和毁损的沙滩,我们当然还是很欢迎。”29岁的林大声2008年辞职回家帮父亲一起守护鳄鱼屿,种植红树林,探索“生态旅游”的路子,梦想着让鳄鱼屿保护成为推而广之的“厦门模式”。他说,国外有生态开发无人岛的成功例子,但就目前而言,他还很难想象,如何把环保、生态和高端度假会所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列入可开发名录前
  投资意向都是浮云
  事实上,对于类似的“意向投资”,林大声并不陌生。在他印象中,有关鳄鱼屿的开发方案一直没有停止过。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90年代,当时有台商前来探路,终因条件不成熟作罢;近几年来,更是每年都有新的蓝图——从打造微型台湾岛,到建设浮动式酒店、国际游艇俱乐部等,不一而足;去年8月浮出水面的“人工岛”,虽然是毗邻鳄鱼屿的一个独立项目,并未与鳄鱼屿相连,但在林大声看来,以开发鳄鱼屿为名义打造人工岛,走的其实是“曲线救国”的路子,一旦人工岛建成,合并鳄鱼屿是早晚的事。
  一方面,鳄鱼屿开发俨然“香饽饽”,吸引各路企业的眼球;一方面,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的说法却出人意料——目前,鳄鱼屿尚未被列入可开发的无人岛之列,因此,一切开发意向,都只是“浮云”。
  “首先,拟开发的无人岛应该在国家海洋局公布的可开发无居民海岛名录之内;其次,必须符合政府编制的海岛保护和利用规划;第三,企业还要编制详细的开发利用具体方案,并经过充分论证。”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海域处一黄姓工作人员表示,开发无人岛,应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目前,已列入可开发名录的无人岛,厦门有5个,分别是火烧屿、大兔屿、小兔屿、宝珠屿及大离埔屿,鳄鱼屿并未在列。
  另据透露,按照目前的法律法规,无人岛属国家所有,然而,鳄鱼屿目前还留有村民承包等历史问题。因此,即使列入可开发名录后,也须首先解决权属问题才适合开发。
  ◆新闻背景
  冷热之间 催生“泡沫”
  种种迹象表明,无人岛开发,只是看上去很美,现实中却存在不少难以逾越的困境。
  最大的困境是生态保护和经济效益难以两全,火烧屿便是一个缩影。作为全国最早对无居民海岛进行管理的城市,厦门至今真正开发的无居民海岛其实只有一座火烧屿。2001年,火烧屿开发作为少儿科技馆,此后的恐龙展等活动一度人气鼎盛;2007年科技馆迁往文化艺术中心后,上岛的人越来越少,火烧屿几被遗忘。
  “岛小,生态系统脆弱,强加太多的建筑项目和人群活动,生态系统受不了,最终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尽管火烧屿的生态保护相对较好,就旅游开发而言,在业内人士看来仍是“失败的例子”。尽管如此,无人岛开发话题依然很“热”,仍有消息称,火烧屿未来将做游艇生活相关的内容,也将朝“高端会所”发展。
  由于客观存在的困境,无人岛开发也成为厦门“两会”关注的热点。民进厦门市委提案执笔人、厦门环保科研所高级工程师陈志鸿便分别于去年和今年提出相关提案指出,海岛开发存在规划不到位、执法不到位、投资人利益得不到保障、原住民权益得不到保护等问题,建议鼓励个人、非政府组织、国外团体对具有生态保护价值的海岛进行保护性开发,而不仅仅限于旅游、工业、交通等用途的开发利用。尤其要杜绝以城市的意象开发海岛、大兴土木修建楼堂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