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2011)福建:“三群联动”助力转型跨越
-
【导语】
如何实现《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的/到2020年,海峡西岸经济区成为我国新经济增长极的目标?2011年,福建以"三群联动"为抓手,推进港口群、产业群、城市群三群协同发展,优化沿海6市产业结构,八闽大地奏响一曲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凯歌。
【正文】
2011关键词:三群联动--依托得天独厚的港口优势,福建大力发展港口群、产业群、城市群,发挥港口的内联外引作用,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力得到显著提升,带动了产业群加快发展。 基层感受:在莆田秀屿口岸,巨大的原木堆积成山。莆田林木资源匮乏,却成为中国海运进口原木的重要集散中心,这得益于湄洲湾优良的港口条件可以为业主节省大量成本。2011年,秀屿口岸进境木材达51万立方米,同比增长53%。 (纪志伟 莆田秀屿国家级木材加工贸易示范区管委会主任:我们原木来源主要来自国外,从原来单一的美国,发展到现在加拿大、俄罗斯、非洲一些国家。) 原木的大进大出,让莆田木材产业迎来了发展良机。在莆田标准木业公司,全自动化生产程度让人眼前一亮。原木通过运输带送入车间后,工人启动3D扫描系统,就像拍X光照片,电脑屏幕里显示出了原木的直径、材质、等级等一组组数据。 (郑文水 莆田标准木业公司董事长:根据不同木材的形状,电脑可以自动设计不同出材率,不同的准确度,不同的规格。产能、质量、效益都提高了。) 现在,莆田秀屿已形成木材集散、运输、加工的完整产业链,"中国木雕之城"、"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和"中国木业之城"等国家级称号接踵而至。秀屿木材加工贸易示范区已经吸引43家企业入驻投产,2011年,示范区实现工业产值23亿元,比增近80%。"无木生财"的奇迹,正在莆田持续上演。 2011全景:2011年,福建厦门港、湄洲湾港、福州港整合效应显现,吞吐量大幅增长,福建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3.7亿吨,同比增长13.2%;经由福建省港口进出的外省货物首次突破千万吨大关。 港口群建设引导和促进了临港产业集聚发展。 在福建加快开发建设的十大新增长区域中,环三都澳、闽江口、湄洲湾、泉州湾、厦门湾、古雷半岛、平潭综合实验区等7个新增长区域都是沿海临港而设,成为产业集聚的"主战场"。 港城联动也正在凸显效应:福州由沿江城市逐渐向国际化滨海型城市转变;依托厦门港,厦门正由海岛型城市逐渐向国际化海湾型城市转变;在湄洲湾,泉州、莆田滨海新城建设日新月异。 专家点评:(福建省社科院 严正)(福建)把港口建设起来,产业布局在港口附近,有了临港工业,城市跟临港工业相互聚集,城市跟工业化相互推动,因此形成港口发展、城市发展跟产业发展,三者共同推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