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敞开胸襟“合纵连横”
![]() |
![]() |
![]() |
是关起门来独善其身还是敞开门来抱成一团?转身向海的锦州选择了后者。如今的锦州,正主动融身区域合作之中,用沿海化、开放化的思维谋划发展、引领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锦州早已经意识到区域合作的重要性。从“环渤海区域合作”到“五点一线经济带”,再到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辽宁沿海经济带”,锦州一直在区域合作中扮演着积极角色,并在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构筑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推动文化旅游等方面作着自己的贡献。
2011年 10月末,旨在推动“欧亚新通道”建设的“中蒙八地区经济合作交流会”在锦州市闭幕。作为积极筹备这次交流会的东道主之一,锦州收获颇丰,不仅和其他区域共同签订了合作备忘录,还签订了《蒙古国海洋事务局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锦州市港口与口岸局合作意向书》、《蒙古国交通运输和城市建设部与锦州港股份有限公司铁路领域合作意向书》。
其实,就在这次交流会举办之前的十几天,还有两个区域合作会议“辽西蒙东经济区联合体第十七届理事会”和 “九市一盟”区域合作(2011)峰会刚刚在锦州市结束,包括锦州、唐山、赤峰等17个成员市(盟、县)近300人参加了会议。在名为《加强辽蒙冀区域合作的锦州倡议》中,上述成员将从构筑一体化现代物流体系、统筹规划旅游发展、共建互联互动的市场体系、增强区域经贸合作效益等六大方面加强合作,实现多赢。其中,成员市(盟、县)将充分利用辽、内蒙古、冀相邻地区能源富集的优势,联合打造煤炭、电力等能源产品产销合作通道,并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重点,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特别是加快超高压输变电线路、天然气入京线路、锡盟煤炭出区达海通道以及中、蒙、俄铁路“欧亚大通道”等工程建设。
敞开胸襟的锦州尝到了主动“合纵连横”的甜头。在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包括锦州、大连在内的6个城市都有港口,之前,6个城市的港口彼此暗自较劲。 “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后,6个城市之间的联动增多了,锦州港与大连港实现了强强联合。这一变化让锦州港提速发展。 2011年,锦州港货物吞吐量突破7000万吨,增长19.9%;集装箱运输80万标箱,增长14.2%,创下了锦州港开航以来的历史新高。与此同时,作为“一港双区”中的龙栖湾港区规划调整全部完成,防波堤、围堰、两个5万吨级泊位及航道工程建设快速推进。
融身区域合作,获益的不仅是锦州港,锦州的商贸业、旅游业等都因区域合作得到拉动。根据初步统计,2011年,锦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74亿元,增长17.5%;旅游业总收入 185.5亿元,增长53.8%。仅在刚刚结束的春节黄金周,锦州地区就接待110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32.4%。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在锦州过夜的旅游者达26.5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30.5%;一日游游客83.5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33%。旅游收入2.86亿元,同比增长33%。其中过夜旅游收入1.6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2%;一日游旅游收入1.2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4.4%。 本报记者/张继锋/朱忠鹤
迅捷的交通为锦州融身区域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锦州港已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油品、粮食、煤炭、散矿和集装箱中转基地。 本文图片均由施宣/本报记者/朱忠鹤摄
区域合作带动了锦州流通服务业、旅游业等产业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