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石化业在振兴中脱胎换骨


抚顺石化公司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项目近日正式进入开工准备阶段。该项目于2004年4月26日立项,2006年3月17日国家发改委下发核准文件,同年8月18日奠基,项目总投资234.83亿元,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178.17亿元,完成形象进度的90%。其中,千万吨炼油结构调整项目完成总体形象进度的89%;百万吨乙烯项目完成总体形象进度的99%;与百万吨乙烯配套的热电项目完成总体形象进度的39%。炼油与化工主体装置已经全面建成,处于“三查四定”的施工扫尾阶段。上图为工人正在施工现场进行管道铺设。 (本报记者 姚耀 摄)

 
      中化新网讯  1月9日,在北京召开的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会议讨论通过了《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会议指出,通过5年的振兴,东北地区经济总量已经翻了一番,但制约振兴的矛盾尚未得到根本解决。那么,在“十二五”全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宏观背景下,站在新历史起点上的东北地区将如何解决发展中的矛盾,持续振兴石化产业?东北各个省区的答案是:发展规划将围绕“稳中求进”的思路一一展开。
  
  黑龙江: 抓好重点石化产业项目
  
  作为黑龙江省的十大重点产业之一,2011年,煤化石化、矿产经济增长了12%。然而这个成绩的取得,对于结构性矛盾突出、“原字号”产业比重大、链条短、附加值低的黑龙江石化产业来讲,着实不易。数据显示,支撑增长的动力来源于重点项目的建设。

  沿着这个思路,在黑龙江省政府提出的“十二五”时期要建设的“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中,以石油化工为特色的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区和以煤化工为特色的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区位列其中。

  哈大齐工业走廊,这个从荒原上零散分布的几处工业园区,到如今成片拔起的工业化示范带,哈大齐工业走廊凭借与俄罗斯接壤,油气资源丰富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全面发展石化下游深加工产业和石化装备产业,已成为全省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按照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发展思路,到2015年,要培育起装备制造、石化、食品、医药和以现代物流业为主的服务业等特色产业集群。

  依托该省东部地区较丰富的煤炭和水资源,科学发展煤化工也成为另一个重头戏。据记者了解,多年来,黑龙江煤化工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尚未形成一体化产业和核心企业,现代煤化工项目几乎空白。据全国工商联常委、黑龙江省工商联主席洪袁舒介绍,为争取国家“十二五”现代煤化工示范工程在黑龙江布点,省工商联正牵头积极争取民营企业来投资煤化工。就在两个月前,黑龙江省政府已经确定了龙煤集团和宝泰隆集团运作60万吨/年甲醇制烯烃项目。

  今年,黑龙江要再开工建设包括石化在内的500个省级重点产业项目,力争完成投资1500亿元,增长50%以上。
  
  吉林: 稳步扩大石化产业规模
  
  2011年,吉林省石化行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石化行业实现工业增加值678.7亿元,同比增长12.8%。其中,原油产量601万吨,天然气产量19.3亿立方米,页岩油产量10.2万吨,燃料乙醇产量49万吨,原油加工量998万吨。

  开局之年石化产业的优异表现和吉林省的发展思路息息相关。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李福春表示,“十二五”时期,吉林将全面实施支柱优势产业跃升计划,进一步扩大石化产业规模。到2015年,吉林省要实现生产总值突破1.5万亿元,是“十一五”末期的1.76倍,力争5年再造一个新吉林的目标。

  据了解,吉林将发挥东北亚的区位优势,利用境内外油气资源,依托吉化、吉林油田等龙头企业,进一步提高油气、炼油、乙烯产能,加快推进炼化一体化,延伸产业链,拓展应用领域,打造国内重要的大型石化产业基地。到2015年,全省石化工业增加值要达到1000亿元。

  另外,新兴产业也是“十二五”期间吉林省的发展重点之一:将继续保持生物化工研发和生产在国内的领先地位,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植物化工将得到快速发展,秸秆制化工醇的规模将达到3万吨;风电的比重将大幅提高,装机规模将居全国的前5位。

  延续开局之年的优异表现,今年吉林能源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全省原煤产量4500万吨,原油产量600万吨,天然气产量23亿立方米,原油加工量1000万吨;大力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加快油气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加强能源通道建设和战略储备,全力推进“气化吉林”惠民工程。
  
  辽宁: 推进新型石化产业发展
  
  “十一五”时期,辽宁将保持石油炼制霸主地位作为了振兴的重点。但新的5年,不再局限于此,辽宁省将着眼点放在了新型石化产业。

  《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按照控制总量、淘汰落后、集群发展、产业链延伸的原则,推进原材料工业向基地化、大型化、一体化方向发展,着力优化产品结构,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加工深度,实现由规模扩张向效益增长转变,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原材料工业基地。

  在传统石化产业方面,将按照炼化一体化、园区化、精细化的要求,重点发展特种化学品、精细化工等高端石化产品,培育从炼油、乙烯、芳烃、基本有机原料到精细化工等系列产业集群。力争到2015年,全省乙烯、芳烃产能均达到200万吨/年,化工精细化率达到50%。

  在新能源领域,重点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利用、燃料电池等产业,初步形成新能源产业集群。到2015年,风电累计容量确保达到600万千瓦,力争达到1000万千瓦,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光伏发电能力达到30万千瓦,进入全国前列。

  在新材料产业方面,重点打造环渤海临港新材料产业带和沈阳、大连、抚顺三大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建设国家新材料产业强省。在装备领域,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推进石油及化工、天然气管道输送和液化储运等重大技术装备的系列化和成套化。
  
  内蒙古东部: 打造新型能源化工基地
  
  近年来,内蒙古煤炭等资源优势让石化产业在这个地区有了新的突破。大唐国际多伦煤制烯烃等大型煤化工项目在内蒙古东部地区落地生根。这样的势头将在“十二五”时期稳步推进。据了解,针对东部地区农村牧区人口比重大、生产力布局分散、生态环境脆弱的特点,内蒙古将紧紧围绕保护生态安全、构建特色经济发展带的战略,实现东部地区“十二五”振兴。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员会了解到,内蒙古计划对位于东北地区的东部盟市进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发展壮大非资源型产业,建设特色鲜明、集群发展、协调配套、竞争力强的新型产业基地,形成多元发展、多元支撑的产业体系。包括构建以煤为基础、煤炭资源转化为主线,煤电、煤化工为两翼,石油化工为补充的能源化工产业集群,建成我国东北、华北重要的新型能源化工产业基地。同时,通过大范围、大区域优化水资源及相关生产要素配置,围绕伊敏、霍白平、胜利煤化工基地,加快成熟项目布局和建设,重点实施煤制气、煤制乙二醇、煤制烯烃三大国家示范工程,加快发展精细化工、合成材料、碳纤维、生物农药等下游产品,推进产业高端化发展;建设以二连油田为重点的石油化工基地,提高资源转化利用水平。

  东北振兴是一盘棋,内蒙古将充分发挥与东三省接壤和产业互补的优势,借力发展。据了解,内蒙古东部盟市未来几年将完善联通东三省等周边城市圈的物流网络,建设东北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重要的物流产业基地。以此为基础,今后将借力沈阳经济区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力争成为东北地区重要能源和资源接续基地、产业转移合作基地,对接哈大齐工业走廊,加快建设以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为核心,以沿线的满洲里市等旗(县、市)为支撑的重点产业发展集聚区。
位于东北大庆的华科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石油树脂生产行业中的重要企业之一。企业严抓“三基”工作,安全生产从基础抓起,严格做好日常巡检工作,杜绝安全隐患。图为员工在巡检仪表。(杨明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