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地理区位优势 拓展汕台经贸合作



民建汕头市委会认为,汕台关系源远流长,历史情结深厚。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提速发展,特区扩围至全市,纳入海西经济区范围和汕台海上直航的实现,汕头已成为海峡两岸各类资源整合与扩散、聚集与辐射的重要节点。然而,汕台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的现状并没有完全显现汕头在对台关系中所具有的地理区位优势与人文优势,汕头与台湾经济合作和各项交流的密切程度,仍远远落后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地对台的关系,这就需要我们继续依托区位优势,大力拓展汕台经贸合作。
积极推进汕潮揭一体化
打造对台经贸区域中心城市
民建汕头市委会建议:一是要加快制定领导层面、部门层面以及其他社会不同层面的联络机制,构建多层次的交流联络平台。二是要加快产业发展、道路交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环境保护、旅游文化、治安联动等方面的资源整合,全力推进合作对接,实现几个城市之间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三是汕头要充分发挥对台直航和港口建设优势,拓展经贸交流平台,打造对台经济交流区域中心城市,增强汕头作为粤东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力、集聚力和吸引力,带动粤东地区与台湾经贸合作向纵深发展。四是要向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地方学习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发挥三市对台地理区位和文化亲缘优势,进一步整合发展资源。
加快配套建设
推动汕台现代物流发展
一是要加快港口物流设施配套建设。加快广澳港区、疏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逐步提高货柜码头、泊位的吨位等级,同时增加对台直航航线,适宜开辟沙石、水泥等散货直航。二是进一步改善进出口通关环境。加快推进广澳港区口岸联建大楼建设,完善一站式服务,提高通关效率。三是发掘进出口货源,充分发挥汕头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台湾农产品交易中心和澄海玩具批发中心等专业市场的导向作用,促进汕台之间的贸易往来和物流发展;同时,充分利用保税区“境内关外”功能,吸引台湾企业在保税区设立保税仓,解决一直以来汕台直航进出口失衡问题。四是开展宣传推介活动。广泛宣传推介汕台直航的优越性和企业受惠的具体事项,让企业及时了解相关信息情况。五是推动物流园区建设。重点打造粤台合作南山湾科技园、粤台物流园等载体,鼓励引进大型物流企业,充分利用其经营网络和管理运作经验,为汕台物流合作提供更充足的货源与配套服务。
进一步深化交流合作
实现汕台两地优势互补
一是要巩固现有对台经贸合作成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鼓励台资企业参与我市新兴战略性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主动对接台资光电、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等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同时发挥台湾农民创业园、台湾农产品交易中心等优势,加强与台湾基层农会等组织的联系,推进汕台农业合作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探索推动汕资入台,实现资本双向流动。二是全力推动粤台经贸合作试验区建设。将试验区建设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相结合,切实发挥好探索创新和对台政策的先行先试作用,继续推进粤台经贸合作实验区和广东省海峡两岸合作南澳实验区建设申报,推动粤台经贸合作实验区上升到国家或者省战略层面,力争将广东省海峡两岸合作南澳实验区建设成为粤台经贸合作的重要核心功能区。三是认真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推动汕台两地文化交流,打造对台文化交流品牌。深入挖掘潮汕文化对台交流资源,发挥潮剧潮乐、潮汕书画、兰花艺术、潮汕美食和茶文化等对密切两地关系的桥梁纽带作用。重点丰富“南澳论坛”品牌内涵,努力将“南澳论坛”建设成为汕头联系海峡两岸工商企业界、学术界和政界的一个固定交流互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