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质量强市”战略 实现泉州科学发展


    "作为中国品牌经济城市\',泉州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大局,继续发挥民营经济优势,加大培育产业集群力度,逐步形成了一批上质量、上规模、创品牌的企业群体,初现质量、品牌、效益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采访一开始叶华生就一语中的地指出,加快泉州新一轮的跨越发展,质量是经济强市建设的重要引擎和决定因素。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建设经济强市,必须坚持质量先行,必须以质量强市夯实经济强市的坚实基础,以质量强市打造经济强市的声誉和形象。
    政策引导  营造环境
    叶华生介绍到,泉州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产品质量工作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意义。历届市委、市政府都把质量工作当作接力棒,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推进。每年召开质量工作会议,表彰创名牌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先进企业,研究和解决质量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制定经济工作的重大决策过程中把质量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先后出台技术标准、计量工作、质量奖评选管理等实施意见,在财政、信贷、税收、土地、用电、人才引进等方面采取优惠措施,把创名牌和规模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对获得名牌产品、驰名商标和各种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给予不同数额的奖励。优化质量工作外部环境,设立各级人才基金,为引进的技术和管理人才解决各种后顾之忧。
    形成合力  共同推动
    "实施名牌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相关部门都能从全市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全力推进各项工作。"叶华生肯定道。他介绍,质监部门能够扎实推进质量基础工作,积极从标准化、计量、认证以及安全文明生产等方面服务企业,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指导福建省级名牌企业对照评价条件,查找差距,制订改进措施,完善质量体系,夯实质量基础。公安、财政、工商、卫生、法院、科技、经贸、宣传等职能部门,积极探索建立打假、维权、专利申请、宣传以及扶持等长效机制,努力营造全社会重视品牌、重视质量的社会氛围。目前,该市拥有中国名牌产品46个,中国驰名商标49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8项,国家出口免验企业6家,34个产品入选"商务部国际知名品牌"备选企业及品牌名单,拥有"中国鞋都"、"中国休闲服装名城"、"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中国瓷都"等10多个国家级产业品牌。
    龙头带动  良性互动
    "名牌战略的基础和主体是企业。实施名牌战略过程中,广大企业通过引进人才、技术改造和质量攻关,不断提升了产品质量水平。"叶华生认为。通过发挥主体作用,一大批企业通过质量保证体系认证,改变企业管理面貌,促进了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提升。一批名牌产品企业积极推行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体系等标准,认真实施《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企业迈上了现代企业科学管理新台阶。一批名牌产品企业在其产品打响市场知名度后,充分发挥名牌优势,形成系列化生产,在全国各地以及国外设立办事处,建立专卖连锁,做大品牌经营。一批规模以上企业以名牌产品为基础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优良资产向名牌产品、名牌企业流动,增强了品牌竞争实力。
    转型升级  齐头并进
    "加快推进\\'质量强市\\'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是泉州向经济强市转变的根本途径。"叶华生总结道。他强调,要根据泉州产业结构状况,围绕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要求,科学谋划泉州"十二五"产业质量发展纲要。加快推进标准化、计量等基础性工作,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强化质量监管,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产品档次。抓住承接中国台湾产业转移和大项目落地的重要时机,为龙头企业落户提供技术服务,力争五大新兴产业在全国、全球产业分工中处于高端。按照"规范服务水平、引导行业发展、传播先进经验、保护消费者利益"原则,加快现代服务业标准化工作。围绕优化品牌结构、拓展品牌内涵、提升品牌层次,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世界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