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厦门市固定资产投资运行情况报告
2011年我市积极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建设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集中力量打好“五大战役”,投资结构不断改善,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有力支撑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一、2011年投资运行情况
(一)固定资产投资主要运行特点
1、投资总量再创新高。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年,更是推动跨越发展的重要一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继2010年突破千亿元后再上新台阶,全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26.28亿元,比上年增长30.2%,其中城镇投资1112.17亿元,增长30.7%;农村投资14.1亿元,增长1.3%。
2、投资结构出现新变化。2011年全市工业投资231.1亿元,增长29.5%,工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20.5%。受工业投资快速增长的拉动,二产投资占比略有提高,三次产业投资比例由上年的0.03:19.91:80.06调整为今年的0.02:20.95:79.03。同时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的比重均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基础设施投资比重由上年的31.4下降为28.3%,房地产投资比重由上年45.8%下降为38.7%。
3、新开工项目增长较快。2011年初我市启动了百个项目开竣工工作,推动了全年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城镇投资新开工项目460个(上年240个),计划投资473.65亿元,增长1.58倍。当年共有86个计划总投资超亿元的项目开工建设,较上年增加58个。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194.14亿元,增长1.89倍, 新开工项目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增强了我市投资增长后劲。主要有天马微电子、正新橡胶集美新厂、华强文化创意产业园、宸鸿科技翔安新厂、厦工挖掘机生产线技术改造、开发晶照明(厦门)生产研发基地、仙岳路西段改造续建工程、市政务服务中心、会展中心三期、象屿五金机电物流集散中心、建发海西汽车城、莲花水库、石兜水库输水管工程、电信通信设备扩容工程、观音山主题游乐园等大项目开工建设。
房地产新开工面积也成倍增长。2011年全年商品房新开工面积为1073.1万平方米,增长36.3%,当年新开工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的有杏林湾商务运营中心、禹州尊海、中航城、闽南古镇、金帝-中洲滨海城、中铁源昌、海尚国际、西亭安置房、水晶湖郡、海德公园、翔城国际等42个项目。
4、建安投资高速增长。随着新开工项目的增多,作为投资主体的建安投资增速也随之加快。全年我市完成全社会建安投资613.37亿元,增长50.9%,高于同期全社会投资增速,其中城镇项目完成建安投资372.25亿元,增长40.1%,房地产完成建安投资228.28亿元,增长76.7%,建安投资的较快增长对全市投资总量增长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
5、各区投资完成情况良好。随着岛内外一体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市岛内外投资呈现出现快速增长态势,从投资总量和增长速度来看,位居第一的是湖里区,当年共完成投资278.32亿元,增长57.6%。其次是集美区,完成投资228.13亿元,增长34.4%;投资增幅在30%以上的还有海沧区和同安区,分别完成投资167.34亿元和149.69亿元,增幅为33.0%、31.8%;思明区完成投资总量为179.51亿元,增幅为12.4%;翔安区投资形势相对低迷,完成投资109.18亿元,投资增长4.1%,低于全市平均增长速度。
2011年1-12月各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表 |
||||
单位:亿元,% |
||||
|
2011年计划 |
1-12月投资完成情况 |
||
投资完成额 |
增长率 |
完成年度 计划% |
||
合计 |
|
1126.3 |
30.20 |
|
思明区 |
210 |
179.5 |
12.4 |
85.5 |
湖里区 |
238 |
278.3 |
57.6 |
116.9 |
海沧区 |
200 |
167.3 |
33.0 |
83.7 |
集美区 |
267 |
228.1 |
34.4 |
85.4 |
同安区 |
200 |
149.7 |
31.8 |
74.9 |
翔安区 |
200 |
109.2 |
4.1 |
54.6 |
农村投资 |
|
14.1 |
1.3 |
|
6、新城建设推动投资快速增长。2011年我市继续按照“提升岛内、拓展岛外”的思路,大力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建设。集美、海沧湾、同安、翔安四个新城建设如火如荼,除翔安新城进度稍微滞后,集美新城、海沧湾新城及同安新城投资均超额完成年度计划。全年四个新城累计完成投资303.3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99.5%,其中集美新城完成投资115.2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5.3%;海沧湾新城完成投资69.5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26.4%。;同安新城完成投资90.0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90.0%;翔安新城完成投资28.5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57.1%。
(二)主要行业完成情况
1、房地产投资平稳增长。2011年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436.31亿元,增长10.1%。其中土地购置费185.58亿元,比上年下降25.9%,占房地产投资比重为42.5%。建安工程完成投资228.28亿元,增长76.7%,占房地产投资比重为52.3%。
受新开工楼盘大量增加的影响,全市房地产在建工程总量仍然较大。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达3592.7万平方米,增长12.6%,其中商品房新开工面积1073.07万平方米,增长36.3%。
在持续通胀压力和限购、限贷等信贷政策作用下,投资需求受到抑制,市场观望气氛浓厚,商品房销售市场保持小幅增长。全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438.26万平方米,增长2.7%,其中住宅销售263.77万平方米,增长10.5%。至年末全市商品房待售面积255.71万平方米,增长29.3%,其中住宅待售面积92.47万平方米,增长105.8%,占商品房待售面积总量的36.2%。
2、工业投资快速增长。2011年我市工业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全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231.08亿元,增长29.5%,其中制造业投资205.43亿元,增长34.3%。分行业看,30个行业中的19个行业投资实现增长,其中10个行业投资增速在50%以上,快速增长的行业主要分布于造纸及纸制品业、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制品业、金属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子设备制造业等领域。宸鸿科技(三四期)扩建、瑞世达设备购置、宸鸿科技翔安厂房、卷烟厂金桥生产线技改、正新海燕子午线轮胎、宸阳光电产线扩充、新阳纸业一期、天马微电子等项目继续成为拉动制造业投资增长的龙头项目。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完成25.65亿元,增长0.5%。
3、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减缓。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日臻完善,今年作为我市固定资产投资主要动力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出现回落。全年基础设施投入为318.33亿元,增长17.2%,低于全市投资增长水平,其中交通行业完成投资151.24亿元,增长10.1%;水利、环境及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133.95亿元,增长31.7%。
4、社会事业投资增长强劲。在华强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的拉动下全年社会事业投资出现强劲增长,累计完成投资56.48亿元,增长78.1%。卫生事业完成投资4.97亿元,下降8.3%;教育行业完成投资16.98亿元,增长5.6%;文化体育完成投资30.54亿元,增长2.5倍,其中华强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本年完成投资为12.93亿元。
二、当前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业投资结构仍需继续优化
今年全市工业投资231.08亿元,增长29.5%,虽然增幅明显提升,但仍存在占比偏低、投资行业发展不均衡等问题。首先,工业占全社会投资比重依然偏低,全年比重仅为20.5%,低于全省34%的平均水平。其次,工业投资的快速增长主要依赖电子行业中宸鸿系项目投资,全年宸鸿系列项目投资达51亿元,占全市工业投资比重高达22%。随着该项目投资的逐步减少,工业投资后劲将明显减弱。
(二)房地产开发投资结构有待调整
2011年我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实现平稳增长,但投资结构仍不尽合理,需进一步调整。一是土地购置费比重依然较高,2011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中的土地购置费用为185.58亿元,下降25.9%,土地购置费用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63.2%下降至42.5 %,比重依然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0.5个百分点;二是住宅投资结构不尽合理,小户型投资增长缓慢,保障房比例依然偏低,全年商品房住宅投资254.5亿元,其中90平方米以下住宅投资44.1亿元,比重仅为17.3%,保障性住房投资占住宅投资的比重为2.4%,比重依然偏低。
三、促进投资增长建议及2012年投资展望
(一)切实转变投资发展方式
注重投资质量和投资效益,将跨越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合起来,避免“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现象,防止重复建设和无效建设。各级政府要改变政府绩效考核模式,弱化对投资规模的追求,把工作重心由关注投资总量及增速转向关注投资方向的调整和投资质量的提高。
(二)积极培育投资的内生机制
从2010年下半年我市全面打响五大战役,政府投资发挥了重要的主导作用,进而推动投资乃至经济实现跨越增长。但是政府部门在增加直接投资的同时,还应大力培育投资的自主内生机制。一要大力发展民间投资,调动民营企业投资积极性,优化民营企业组织结构,推动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和应用,鼓励民营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增强投资内生机制的市场性;二要以投资增量带动存量资金的调整,强化重点项目建设,把优化投资结构、加强重点项目建设作为以增量调整带动和促进存量调整的重要措施,同时加强资金运作,突出效益,避免资金、土地等要素对项目建设的制约,科学推进项目建设进度,提升投资的建设效益和运行效益。
(三)进一步优化投资行业结构
一要大力推动先进制造业投资的增长,加大高新技术产业投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产业,增强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的自主增长能力,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的力度;二要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及节能环保项目的投资,下大气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信息、现代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三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企业研发、金融、现代物流、商务咨询服务等。
2012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领域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一年。由于今年国内外形势将更加严峻,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宏观调控预期有所增强,将给2012年投资继续快速提升带来一定难度。但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依然持续向好,尤其是去年大型新开工项目明显增多将对今年投资增长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为投资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从总体看来, 2012年我市投资有望继续保持平稳的增长态势。
2011年我市积极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建设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集中力量打好“五大战役”,投资结构不断改善,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有力支撑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一、2011年投资运行情况
(一)固定资产投资主要运行特点
1、投资总量再创新高。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年,更是推动跨越发展的重要一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继2010年突破千亿元后再上新台阶,全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26.28亿元,比上年增长30.2%,其中城镇投资1112.17亿元,增长30.7%;农村投资14.1亿元,增长1.3%。
2、投资结构出现新变化。2011年全市工业投资231.1亿元,增长29.5%,工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20.5%。受工业投资快速增长的拉动,二产投资占比略有提高,三次产业投资比例由上年的0.03:19.91:80.06调整为今年的0.02:20.95:79.03。同时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的比重均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基础设施投资比重由上年的31.4下降为28.3%,房地产投资比重由上年45.8%下降为38.7%。
3、新开工项目增长较快。2011年初我市启动了百个项目开竣工工作,推动了全年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城镇投资新开工项目460个(上年240个),计划投资473.65亿元,增长1.58倍。当年共有86个计划总投资超亿元的项目开工建设,较上年增加58个。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194.14亿元,增长1.89倍, 新开工项目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增强了我市投资增长后劲。主要有天马微电子、正新橡胶集美新厂、华强文化创意产业园、宸鸿科技翔安新厂、厦工挖掘机生产线技术改造、开发晶照明(厦门)生产研发基地、仙岳路西段改造续建工程、市政务服务中心、会展中心三期、象屿五金机电物流集散中心、建发海西汽车城、莲花水库、石兜水库输水管工程、电信通信设备扩容工程、观音山主题游乐园等大项目开工建设。
房地产新开工面积也成倍增长。2011年全年商品房新开工面积为1073.1万平方米,增长36.3%,当年新开工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的有杏林湾商务运营中心、禹州尊海、中航城、闽南古镇、金帝-中洲滨海城、中铁源昌、海尚国际、西亭安置房、水晶湖郡、海德公园、翔城国际等42个项目。
4、建安投资高速增长。随着新开工项目的增多,作为投资主体的建安投资增速也随之加快。全年我市完成全社会建安投资613.37亿元,增长50.9%,高于同期全社会投资增速,其中城镇项目完成建安投资372.25亿元,增长40.1%,房地产完成建安投资228.28亿元,增长76.7%,建安投资的较快增长对全市投资总量增长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
5、各区投资完成情况良好。随着岛内外一体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市岛内外投资呈现出现快速增长态势,从投资总量和增长速度来看,位居第一的是湖里区,当年共完成投资278.32亿元,增长57.6%。其次是集美区,完成投资228.13亿元,增长34.4%;投资增幅在30%以上的还有海沧区和同安区,分别完成投资167.34亿元和149.69亿元,增幅为33.0%、31.8%;思明区完成投资总量为179.51亿元,增幅为12.4%;翔安区投资形势相对低迷,完成投资109.18亿元,投资增长4.1%,低于全市平均增长速度。
2011年1-12月各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表 |
||||
单位:亿元,% |
||||
|
2011年计划 |
1-12月投资完成情况 |
||
投资完成额 |
增长率 |
完成年度 计划% |
||
合计 |
|
1126.3 |
30.20 |
|
思明区 |
210 |
179.5 |
12.4 |
85.5 |
湖里区 |
238 |
278.3 |
57.6 |
116.9 |
海沧区 |
200 |
167.3 |
33.0 |
83.7 |
集美区 |
267 |
228.1 |
34.4 |
85.4 |
同安区 |
200 |
149.7 |
31.8 |
74.9 |
翔安区 |
200 |
109.2 |
4.1 |
54.6 |
农村投资 |
|
14.1 |
1.3 |
|
6、新城建设推动投资快速增长。2011年我市继续按照“提升岛内、拓展岛外”的思路,大力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建设。集美、海沧湾、同安、翔安四个新城建设如火如荼,除翔安新城进度稍微滞后,集美新城、海沧湾新城及同安新城投资均超额完成年度计划。全年四个新城累计完成投资303.3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99.5%,其中集美新城完成投资115.2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5.3%;海沧湾新城完成投资69.5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26.4%。;同安新城完成投资90.0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90.0%;翔安新城完成投资28.5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57.1%。
(二)主要行业完成情况
1、房地产投资平稳增长。2011年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436.31亿元,增长10.1%。其中土地购置费185.58亿元,比上年下降25.9%,占房地产投资比重为42.5%。建安工程完成投资228.28亿元,增长76.7%,占房地产投资比重为52.3%。
受新开工楼盘大量增加的影响,全市房地产在建工程总量仍然较大。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达3592.7万平方米,增长12.6%,其中商品房新开工面积1073.07万平方米,增长36.3%。
在持续通胀压力和限购、限贷等信贷政策作用下,投资需求受到抑制,市场观望气氛浓厚,商品房销售市场保持小幅增长。全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438.26万平方米,增长2.7%,其中住宅销售263.77万平方米,增长10.5%。至年末全市商品房待售面积255.71万平方米,增长29.3%,其中住宅待售面积92.47万平方米,增长105.8%,占商品房待售面积总量的36.2%。
2、工业投资快速增长。2011年我市工业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全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231.08亿元,增长29.5%,其中制造业投资205.43亿元,增长34.3%。分行业看,30个行业中的19个行业投资实现增长,其中10个行业投资增速在50%以上,快速增长的行业主要分布于造纸及纸制品业、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制品业、金属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子设备制造业等领域。宸鸿科技(三四期)扩建、瑞世达设备购置、宸鸿科技翔安厂房、卷烟厂金桥生产线技改、正新海燕子午线轮胎、宸阳光电产线扩充、新阳纸业一期、天马微电子等项目继续成为拉动制造业投资增长的龙头项目。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完成25.65亿元,增长0.5%。
3、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减缓。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日臻完善,今年作为我市固定资产投资主要动力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出现回落。全年基础设施投入为318.33亿元,增长17.2%,低于全市投资增长水平,其中交通行业完成投资151.24亿元,增长10.1%;水利、环境及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133.95亿元,增长31.7%。
4、社会事业投资增长强劲。在华强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的拉动下全年社会事业投资出现强劲增长,累计完成投资56.48亿元,增长78.1%。卫生事业完成投资4.97亿元,下降8.3%;教育行业完成投资16.98亿元,增长5.6%;文化体育完成投资30.54亿元,增长2.5倍,其中华强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本年完成投资为12.93亿元。
二、当前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业投资结构仍需继续优化
今年全市工业投资231.08亿元,增长29.5%,虽然增幅明显提升,但仍存在占比偏低、投资行业发展不均衡等问题。首先,工业占全社会投资比重依然偏低,全年比重仅为20.5%,低于全省34%的平均水平。其次,工业投资的快速增长主要依赖电子行业中宸鸿系项目投资,全年宸鸿系列项目投资达51亿元,占全市工业投资比重高达22%。随着该项目投资的逐步减少,工业投资后劲将明显减弱。
(二)房地产开发投资结构有待调整
2011年我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实现平稳增长,但投资结构仍不尽合理,需进一步调整。一是土地购置费比重依然较高,2011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中的土地购置费用为185.58亿元,下降25.9%,土地购置费用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63.2%下降至42.5 %,比重依然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0.5个百分点;二是住宅投资结构不尽合理,小户型投资增长缓慢,保障房比例依然偏低,全年商品房住宅投资254.5亿元,其中90平方米以下住宅投资44.1亿元,比重仅为17.3%,保障性住房投资占住宅投资的比重为2.4%,比重依然偏低。
三、促进投资增长建议及2012年投资展望
(一)切实转变投资发展方式
注重投资质量和投资效益,将跨越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合起来,避免“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现象,防止重复建设和无效建设。各级政府要改变政府绩效考核模式,弱化对投资规模的追求,把工作重心由关注投资总量及增速转向关注投资方向的调整和投资质量的提高。
(二)积极培育投资的内生机制
从2010年下半年我市全面打响五大战役,政府投资发挥了重要的主导作用,进而推动投资乃至经济实现跨越增长。但是政府部门在增加直接投资的同时,还应大力培育投资的自主内生机制。一要大力发展民间投资,调动民营企业投资积极性,优化民营企业组织结构,推动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和应用,鼓励民营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增强投资内生机制的市场性;二要以投资增量带动存量资金的调整,强化重点项目建设,把优化投资结构、加强重点项目建设作为以增量调整带动和促进存量调整的重要措施,同时加强资金运作,突出效益,避免资金、土地等要素对项目建设的制约,科学推进项目建设进度,提升投资的建设效益和运行效益。
(三)进一步优化投资行业结构
一要大力推动先进制造业投资的增长,加大高新技术产业投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产业,增强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的自主增长能力,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的力度;二要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及节能环保项目的投资,下大气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信息、现代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三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企业研发、金融、现代物流、商务咨询服务等。
2012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领域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一年。由于今年国内外形势将更加严峻,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宏观调控预期有所增强,将给2012年投资继续快速提升带来一定难度。但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依然持续向好,尤其是去年大型新开工项目明显增多将对今年投资增长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为投资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从总体看来, 2012年我市投资有望继续保持平稳的增长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