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旅游局2011工作总结及2012工作安排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提出的“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目标,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全市旅游业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6222.3万人次,同比增长8.8%,实现旅游总收入663.3亿元,同比增长28.3%,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经济指标。在2011年辽宁省旅游工作绩效考评中,综合排名获得第一名。
一、2011年全市旅游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全市对旅游产业的认识进一步明晰,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显著提高
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将现代服务业作为全市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市政府制定的全市“十二五”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将文化旅游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重点发展的八大产业之一。2月份,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旅游工作会议,全面部署2011年全市旅游工作,进一步明确了我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创新目标。年初,市人大、市政协分别组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开展了旅游业大调研活动,并将旅游业发展专题列入市政协主席会议和人大常委会的重要议题。在各级机关的有力带动下,全社会对旅游产业的认识不断提升,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高涨,我市县域旅游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沈河区、沈北新区等区、县(市)已将旅游业作为支柱性产业或重点产业加以培育,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产业体系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增强
产业发展空间进一步优化。完成了“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着眼于优化旅游发展空间,积极指导各区、县(市)制定区域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旅游项目及旅游产品的专项规划,进一步明晰了我市旅游产业发展思路,基本形成了以产业集聚、旅游项目、特色精品、新兴业态并发,都市旅游、县域旅游、区域旅游三环纵深的大旅游发展格局。
产业资源要素的配置进一步优化。大力推进棋盘山旅游产业聚集区建设,加快按照国内一流标准建设温泉休闲度假旅游项目,拓展冰雪、文化旅游的内涵和接待能力,扩大对外宣传,积极树立棋盘山的一节(冰雪节)、二会(会议、会展)、三地(休闲地、观光地、度假地)品牌概念。高起点提出了构建铁西、大东两大旅游产业集聚区的构想,推进铁西工业旅游集聚区和大东工业旅游集聚区建设。
新兴业态产品的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大。一是结合我市地矿资源分布,培育形成了以新民、于洪、沈北、棋盘山、苏家屯为依托的沈阳环城温泉新兴产业带。制定了全市温泉发展规划,起草了《加快发展温泉旅游产业的实施意见》。二是生态湿地旅游开发工作得到有效推进。加快了水系的规划和开发建设。将旅游产业理念引进辽河、蒲河、卧龙湖等水系项目规划中,启动了湿地旅游产品的开发工作,湿地旅游已发展成为我市旅游新业态。沈北马刚紫烟薰衣草庄园、艺术水稻观赏、怪坡虎园、方特欢乐世界等新的旅游项目都于今年建成并接待游客。辽中成功举办了“首届城市湿地旅游文化节”。沈河举办了浑河啤酒美食和花船景观游、欢乐购物游等活动。棋盘山开发建设奥特莱斯、北科养生谷、威秀主题公园等项目。
加快推进产业融合。推进旅游与工业、农业、文化等产业的融合。铁西在原有铸造博物馆的基础上兴建了中国工业博物馆。建设创意产业园,积极发展工业、文化旅游。新民等区县(市)发展大民屯镇现代农业游特色乡镇,推进了旅游业与农业的融合。浑南新区利用在我市举办全国第十二届全运会的机会,积极推进相关体育场馆和设施建设,大力促进旅游与体育的融合。辽中积极利用珍珠湖资源和关于珍珠湖的美好传说,推出了《珍珠湖》舞剧。我市旅游业形成了富有产业特点,极具产业特色的融合产品体系。
(三)产业品牌特色更加突出,产业竞争实力明显提升
重大项目得到推进。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园、龙之梦阿拉伯主题公园、奥特莱斯等大型旅游综合体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并陆续开业。这些项目大大提升了我市旅游产业的发展质量和竞争力,填补了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空白。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园--方特欢乐世界建成营业,“十一”黄金周期间门票收入就超过1500万元。华强文化产业园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中国版迪斯尼乐园。
文化精品建设步伐加快。以沈阳故宫方城改造为契机,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产品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改造工程,不断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服务水平及文化旅游产品的整体竞争力。我市共有9个区县(市)18家单位申报A级景区。实行市区县(市)联动,开展工业文化改造项目,建设铁西工业文化旅游基地,增强我市工业文化旅游产业的活力。
乡村旅游特色成绩显著。加强对乡村旅游工作的指导,制定了《2011年沈阳市乡村旅游发展工作方案》,重点提升了以苏家屯区、沈北新区为代表的农家乐、特色风情小镇等传统农业项目的档次。引进了全国最大的万亩薰衣草公园、稻田画及棋盘山向日葵花田等现代农业观光项目。统筹安排11个乡村旅游节庆活动,精心推出乡村旅游10大精品线路。举办了全市乡村旅游启动仪式,组织全市旅行社宣传推广了乡村旅游产品。我市乡村旅游工作得到了省政府的充分肯定。省政府在我市召开了全省乡村旅游工作会议,我市做了发展乡村旅游工作的经验介绍。我市的沈北新区被评为“全省乡村旅游工作先进县区”;沈北新区马刚街道等 4家单位被评为“全省乡村旅游优秀特色乡镇”;沈北新区马刚乡中寺村等4个村被评为“乡村旅游优秀专业村”;紫烟薰衣草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小韩村农业专业合作社等4家单位被评为“乡村旅游优秀示范点”。7名同志被授予“2011年全省乡村旅游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温泉旅游发展方兴未艾。指导于洪区小韩村温泉、新民市兴隆堡温泉创建4A级精品景区;积极促进沈北新区永盛温泉项目和于洪区温泉新市镇项目开工建设,推进棋盘山温泉谷项目落地,加强苏家屯区白清寨温泉小市镇和于洪区蒲河温泉新市镇等项目的招商引资,培育我市都市休闲旅游新品牌。赴北京、山东等地学习考察当地温泉发展的经验,赴宁波、香港等地开展温泉招商活动。争取国家及省专项资金补助扶持温泉项目等。
目前,全市有6个区、县(市)具备温泉旅游开发条件,已打成温泉井17眼,探明储量70亿吨,日出水量近2.2万吨。建成温泉旅游项目4个,投资10.5亿元,营业收入5474万元,接待游客32万人次。在建温泉旅游项目4个,投资额62亿元;签约项目25个,签约投资额430.44亿元;其中,单项投资超10亿元的有19个。我市温泉开发初具规模。
城市文化内涵得到有效提升。延伸产业链条,加大对旅游娱乐和旅游餐饮、购物产品的培育和开发,策划打造了满族大型艺术神话舞剧《珍珠湖》及反映沈阳历史变迁和大清盛世的室外大型实景剧目。开发设计了一系列有特色的旅游商品、纪念品。沈阳中街方城清代特色一条街的建设和改造,使我市旅游纪念品和旅游餐饮产品建设初见成效。
(四)旅游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强,城市影响力不断扩大
积极拓展国内外客源市场。开展了“中国旅游日”辽宁(沈阳)主会场主题宣传活动,赴内蒙、北京、天津、河北等国内城市和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意大利、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宣传促销。组织旅游经营单位参加国内旅游交易会、国际旅游交易会、北方旅游交易会等各类展会10余次。邀请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30余个城市来沈促销。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了与友好城市间的互动交流,开展了宣传促销活动,推介我市的精品线路,宣传了我市旅游资源,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巩固和拓展了国内外客源市场。
打造冰雪节和旅游节等节会品牌。成功举办了沈阳国际冰雪节、沈阳国际旅游节等节会活动。经过多年培育,沈阳国际冰雪节已成为关内冰雪旅游爱好者的冰雪旅游第一站。今年的冰雪节整合棋盘山冰雪大世界、东北亚滑雪场、白清寨滑雪场、世博园等冰雪资源,聘请了小沈阳作为冰雪节旅游形象大使,推出了集观赏、参与、游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冰雪活动,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和众多国内外滑雪爱好者参与。中国沈阳国际旅游节已成为我市知名度最高的城市节会品牌之一。旅游节期间,马来西亚旅游部黄燕燕部长、韩国济洲道知事禹瑾敏等23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应邀参加了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两届的旅游节子项活动--国际旅游联展和台湾风味美食节,每天吸引了多达20万人次广泛参与,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打造黄金周服务品牌。 “春节”、“十一”黄金周和“五一”等小长假期间,组织了 “2011中国沈阳国际冰雪节”、“盛京灯会”、“关东庙会”、“皇寺庙会”、农业采摘等旅游节会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受到了广大市民和游客的广泛欢迎。市内各大旅游购物场所呈现一片繁荣景象,旅游消费大幅增长。据统计“春节”、“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市共接待旅游者408.1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共计28.99亿元人民币。
策划开展了全市旅游好新闻评选活动。贯彻落实全市旅游工作会议精神,加大了旅游市场宣传促销力度,进一步宣传我市旅游业近几年取得的成就,努力营造全社会关注旅游、参与旅游、支持旅游的良好舆论氛围。与市委宣传部、市新闻工作者协会联合制定印发了《沈阳旅游好新闻评选活动方案》,组织近40家新闻媒体开展了沈阳旅游采风活动,策划了2011沈阳十大旅游新闻评选活动。通过组织沈阳旅游营销传媒合作体旅游采风、新闻评选、召开旅游行业先进典型座谈会、实地考察旅游业态、集中采访及邀请台湾雄狮集团摄制组等新闻媒体来沈拍摄宣传片等方式,广泛宣传我市旅游资源。
(五)旅游环境进一步优化,旅游服务水平全面提高
推进旅游依法行政制度建设。加强旅游依法行政制度建设,先后制定、修改和完善了旅游执法、重大事项决策等60余项旅游依法行政制度,形成了基本完整的旅游依法行政的制度体系。完善了市场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对行政执法权力进行了清理,重新修订了《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细则》,查找了风险点,制定了防范措施。重新对《沈阳旅游管理规定》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推进了旅游依法行政制度建设。
提高旅游标准化服务水平。分别召开了星级饭店和旅行社行业工作会议,加强了沈阳市旅游市场监管工作。按照依法行政清权确权工作规定,严格审批、评定、复核标准,严格工作流程,进一步完善诚信经营社会评价体系。加强了对旅游星级饭店、旅游景区、旅行社、导游员的规范化管理。开展了业务培训,加强了岗位技能练兵、技能比武和服务质量标准知识的学习,组织了星级标准培训、文明服务之星和示范岗位的评比、旅游服务窗口竞赛、新版星级饭店标准宣贯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旅游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加快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推进集散中心建设,加快旅游电子商务系统建设,组织实施了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投入150多万元对沈阳旅游网信息平台进行改版升级,增设服务版,设计全新的旅游工作网络体系,努力提升旅游主管部门服务于社会的信息化、现代化水平。投入建设资金19万余元,设立了旅游呼叫中心(服务热线),成功申办了96233服务短号码,公开招聘了5个政府雇员,实现网络、电话两个窗口的旅游公共服务功能。
加强旅游市场的治理整顿。狠抓了行业服务质量。对星级饭店进行了“暗访”和复核,加大了监管和复核评审力度。加大市场检查力度,重点开展了旅行社旅游组团操作行为专项治理整顿、旅行社服务网点清理备案等工作,对黑社、黑导,欺诈宣传、超范围经营以及故意使用模糊性、误导性语言进行招揽等违规行为进行了查处。对旅行社责任保险进行了重点监管,保障了旅游者的出行安全和切身利益。全市先后有172家旅行社进行了投保。加强旅游安全检查监管力度,杜绝了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我市旅游市场秩序得到明显改善。
加大了旅游人才培养力度。先后组织了4532人参加了2011年全国导游员资格考试,分别举办了2011年导游人员岗前、旅行社经理、领队人员等业务培训班,开展了“旅游专业人才进课堂”活动。加强社会导游人员管理,新办IC卡400人次,为旅行社提供IC卡服务110人次,纳入导服中心管理的导游员续签合同917人次,为旅行社提供优良服务。邀请台湾知名旅游专家来我市授课,取得良好效果。
(六)区域合作进一步加强,区域旅游发展更加协调
参加东北“4+1”城市开展了赴西安、兰州等西北城市的促销活动,我市重点推出了世界文化遗产之旅、冬季冰雪之旅、生态休闲之旅、工业之旅等旅游产品。推进沈阳经济区城市的资源整合,开辟了农旅结合、商旅结合、工旅结合、文旅结合等96条经济区旅游线路,形成了八城市旅游路网联动的全新格局,进一步放大了沈阳的旅游资源,实现了区域旅游协调发展,成为国家区域旅游协作发展。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影响旅游业健康发展有以下矛盾和问题。一是旅游产品供给不足和结构性矛盾。二是旅游市场秩序和服务质量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差距。三是旅游发展方式依然存在着重开发、轻保护,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
二、2012年工作安排
贯彻落实国家旅游局“继续坚持全面发展国内旅游、积极发展入境旅游、有序发展出境旅游”的方针,以国务院41号文件为指导,围绕我市完成“五大任务”、“实现三大目标”的总体要求,按照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总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创新为动力,以产业融合为手段,以项目建设和城市营销为载体,充分发挥旅游业在促进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推进我市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2012年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接待国内外旅游者672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63亿元人民币。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建设旅游目的地城市
做好旅游资源保护与规划实施工作,加快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加快旅游聚集区建设。推出特色旅游文化示范区。以棋盘山旅游聚集区建设为牵动,打造以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酷贝拉青少年体验基地为龙头,蒲河滨水景观带为轴线的国家级娱乐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基地。大力提升铁西区工业旅游和沈北生态旅游的影响力,打造沈阳工业文化旅游聚集区和沈北生态旅游示范区,把示范区打造成沈阳新名片,形成产业资源要素聚集优势,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竞争力。
加快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在沈阳市旅游业“十二五”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制定康平卧龙湖旅游发展规划。研究融合发展旅游规划,推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以文化、工业、农业、水利、林业、经贸等优势产业为突破口,推进旅游大产业格局的形成。将中街、太原街打造成具有沈阳区域特色的餐饮、购物街。制定扶持优惠政策,推动地方特色旅游纪念品的开发。
加快培育温泉旅游等新业态。以新民兴隆堡温泉城、于洪区小韩村温泉、沈北新区永盛温泉、棋盘山温泉谷项目为龙头,全面推进环城温泉产业带建设,构建集温泉度假、康体养生、休闲娱乐、商务会议及主题地产于一体的温泉旅游产业。着手制定温泉旅游服务标准,进一步规范温泉旅游的发展,提高温泉旅游服务质量。以开发辽河水系、蒲河水系和卧龙湖为契机,积极发展湿地旅游及游船观光旅游产品。以建设轨道交通项目为平台,发展轨道交通旅游。通过引进双层观光巴士,发展城市观光旅游。
加快出台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加强对国务院41号文件落实情况的调研,制定加快促进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研究出台支持产业发展的刚性措施。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对旅游项目、聚集区等的专项扶持。充分发挥旅游产业领导小组的协调作用,形成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机制。
(二)实施旅游精品战略,提升旅游产品核心竞争力
着力提高旅游产品供给能力与水平,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推进旅游产业上水平、上台阶,全面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积极打造精品旅游景区。推进华强文化产业园和酷贝拉欢乐园的建设,积极建设中国版“迪斯尼”和东北地区最大的体验式娱乐产业基地。将清文化、近代史、冰雪、温泉、湿地、工农业等旅游产品打造成我市精品旅游景区(点)。在全市开展“沈阳十五大精品景区”评选活动。提升乡村旅游产品内涵。提升乡村旅游产品的文化、科技和艺术含量。利用沈北新区的旅游聚集效应,在我市北部地区着重发展以香草、花田、向日葵以及农业科技园区项目为龙头的创意农业和观光农业。完善以马耳山的万亩果园、杨城寨的千亩菜田项目为龙头的“农家乐”旅游产品,积极打造乡村旅游精品。开发精品工业旅游。协调推进铁西有代表性的工业企业对游客开放,提高创意性、参与性和体验感。以中国工业博物馆建设开馆为契机,以建设大路工业文化景观带和卫工街工业文化休闲带为轴线,深度开发工业遗产游和企业生产游,形成工业旅游消费热点。
推进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十二运为契机,推进以咨询中心、集散中心、呼叫中心为标志的沈阳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广大游客提供旅游咨询、投诉、购物、自驾游等公共服务。在主要交通干道建立健全旅游景区交通指示牌,实施国际通用公共信息符号建设;协调有关部门推进公交线路向各主要景区(点)延伸和延时,从整体上提升城市服务管理水平和旅游核心竞争力。
(三)实施城市营销战略,努力提升城市形象
将入境旅游市场宣传推广工作作为重点,更好地发挥重大活动平台作用,不断创新入境旅游市场推广工作模式,增强城市吸引力。
加强国内外旅游市场宣传促销。继续坚持以国内促销为重点,积极发展入境游,有序发展出境游。深入拓展东三省、京津鲁、长三角和珠江三角区的国内重点旅游客源市场。进一步加大对日韩、港澳台、东南亚和俄罗斯入境市场的开发力度,推动台湾入境游的增长。组织各区县(市)政府、旅游企业参加国际、国内、北方等旅游交易会,并赴周边客源市场进行宣传促销,制作针对不同客源市场的旅游宣传品,宣传沈阳旅游品牌和特色精品线路,进一步扩大沈阳在海内外的影响力。在国际旅游市场促销方面,以中日邦交40周年、中俄旅游年、中韩建交20周年为契机,加强同日韩俄旅游业的合作互动。同时加强与境外友城、媒体及企业的交流合作。通过举办活动,播放专题片、城市形象广告等形式进行旅游宣传促销。在国内促销方面,采取个性化促销方式,有重点、有区别地推行推广。根据不同季节、不同产品、不同客源市场,推出城市宣传主题,明确宣传重点,有计划进行集中推广,制作城市形象宣传片,在火车站、飞机场、地铁通道等地开展旅游公益广告宣传。
大力实施“名片”工程。继续打造精品节会品牌。继续办好中国沈阳国际旅游节、中国沈阳国际冰雪节等节会活动。组织好“元旦”、“春节”、“五一”、“十一”假日旅游活动,积极发展假日经济。开展“城市旅游金招牌”评选活动和“城市旅游之最”发现活动。以城市为主题,与政府相关部门合作评选一批包括名乡镇、名产品、名旅行社、名景区等为特色的城市金招牌。加快发展七星湿地旅游产品、大力开发艺术水稻农业观光项目,打造蒲河生态廊道,推进珍珠湖旅游区和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创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继续推广特色旅游精品线路。打造城市十大旅游精品线路。以“一日游”、“半日游”、“二日游”等短线游产品为重点,推出十大乡村旅游特色线路和工业旅游线路。使精品线路特点突出,叫的响、记得住,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全市开展沈阳旅游形象标识设计赛。
加强区域城市旅游合作。发挥沈阳市的龙头作用,加快城市连接带的建设,带动沈阳经济区各城市发展。继续推进城市间的旅游合作,推动城市间互为目的地、互为客源地。召开区域城市旅行商大会,互换客源,实现城市间的客源市场共享和旅游资源的共享。
(四)创新旅游管理水平,提升城市综合服务质量
以“十二运”为契机,全面加强旅游市场监督管理,切实做好旅游安全工作,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推进完善行业监管机制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进一步推进旅游标准化、法制化建设。完善和落实各项执法制度。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执法监督机制和信誉评价机制。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和诚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监督和投诉处理,打击非法从事旅游经营活动,维护游客合法利益。推进旅游安全与保障体系建设。
不断强化旅游安全工作,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加强对旅游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旅游安全生产工作机制,落实规章制度,降低旅游安全风险点。以强化旅游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意识等工作为重点深入开展旅游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加强应急演练,提高旅游突发事件的处置和救援保障能力。加强旅游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和应急管理工作。开展百日安全生产大检查和安全月宣传活动。
加强企业改组、改制工作,壮大产业实力。坚持对外开放,增强企业活力。加快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和企业改革,探索建立大型企业集团的思路和模式上先行先试,增强企业发展的后劲。充分研究资本运作方式,以资本、资产为纽带,实现强强联合,打造旅游板块,培育旅游企业集团。进行可行性的研究和论证,让企业集团引领产业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境内外有实力的企业和本土企业投资沈阳旅游综合体项目。
整合旅游教育资源,提高旅游教育水平。探索建立旅游人才信息交流平台,推动形成区域性旅游人才市场。分层分类搞好旅游培训,特别是加强一线服务人员的在岗培训,规范从业人员的服务礼仪,提高个人素质。通过开展服务技能大赛,提高行业整体服务水平。搞好导游员(讲解员)服务技能大赛和星级饭店服务技能大赛的选拔赛,在全市开展百名明星导游员评选活动,树立行业技能服务标兵,在全行业营造一个抓服务、争一流的健康发展氛围。
加强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自身建设和行风建设。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对旅游政风行风建设的组织领导,强化组织保证和责任目标,以“打造和谐旅游软环境”为抓手,进一步促进旅游行政管理机关作风建设,树立为游客服务、为基层服务和高效、清廉的工作作风;进一步促进旅游企业规范经营行为,树立讲诚信、强管理、树形象、求发展的良好风貌。进一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旅游政风行风建设的实施办法和措施。切实做好绩效考评工作,提高机关的工作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