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往开来新跨越 转型升级-科学发展谱新篇
今天,烟台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将隆重开幕,描绘今后五年的美好蓝图,开启烟台发展史上又一段壮美篇章。
回首过去四年,全市经济社会步入又好又快发展轨道,改革开放取得丰硕成果,城乡面貌
转型升级
科学发展谱新篇
这是一份优秀的“成绩单”———
经济总量快速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在连续跨越“两个千亿元台阶”之后,2011年达到4906.8亿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列第20位、在全省17城市中列第2位;
改革开放取得丰硕成果,2011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453.5亿美元,是2007年的1.9倍,四年累计实际使用外资46.4亿美元;
城乡面貌发生明显变化,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7.2%,比2007年提高2.6个百分点……
回望过去四年的发展历程,这样骄人的成绩写在了烟台经济社会发展的史册中。与会代表、委员们一致认为,我市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正是得益于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有关指示精神,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走出了一条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具有烟台特色的发展之路。
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为烟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四年来,全市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2007年的8.3:61:30.7调整为7.4:57.7:34.9。特别是产业集群快速扩张,骨干企业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38.7%。服务业发展同样突飞猛进,2011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714.5亿,年均增长16.5%。不断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构筑起烟台发力高端、竟争上游的雄厚优势。
景在城中立,人在画中游。给代表、委员们带来最直观感受的,还有烟台城乡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眼下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已由176平方公里扩展到265平方公里,不断扩大的规模和变美的形象绽放出跃动的活力。”周平代表说。与此同时,我市大交通、大能源、大水源格局加速形成,一批大型基础设施集中启动建设,影响多年的基础设施瓶颈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
“烟台科学发展的铿锵步履,不仅展现在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城市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上,还落脚在烟台人更加殷实富庶、更有保障的生活中。 ”宋作新委员的观点,得到代表、委员们的普遍赞同。大家认为,着力改善民生,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群众,是科学发展的根本所在。四年来,全市累计新增城镇就业65万人,新建和筹集保障性住房2.7万余套,救助困难群众和学生近80万人次,这些饱含民生关注和热度的数字,让烟台经济社会发展更显温馨。
诚然,这是创造精彩的四年,也是创造靓丽与祥和的四年。与会代表、委员们深深感受到,正是全市上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积极转方式调结构,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提高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才使得烟台高点突破,再创佳绩,实现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跨越。
抢抓机遇
跃上发展新高点
烟台,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这是与会代表、委员们的共识。
“过去四年,我们正是抢抓转方式调结构、扩内需保增长以及建设蓝色经济区等一系列重大发展机遇,干成了一批多年想干而未干成的重大项目、重要事项。当前,烟台正处在战略叠加、优势聚集的重要发展期,一定要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乘势而上,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王涛代表说。
此言非虚。从外部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三大战略的叠加实施,为烟台带来千载难逢的重大发展契机。从内部看,经过长期不懈奋斗,我市积累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大型基础设施集中建设、保税港区封关运作、高新区进入“国家队”等等,都是过去不曾拥有或不完全具备的重要发展条件。
更为难得的是,截至去年,我市年人均生产总值迈上了1万美元台阶,已明显多于全面小康社会标准值,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性、城市化水平以及恩格尔系数等方面指标,均达到或基本达到全面小康目标体系的要求。在难得的历史机遇面前,烟台站到了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历史新起点上。
肩负继往开来的历史重任,与会代表、委员们心中多了一份紧迫感和责任感。“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拼搏、精心转调,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攻坚克难的干劲和求真务实的作风,奋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林凤代表说。她表示,只要全市上下以科学的思维和超前的眼光谋划未来,牢牢抓住、切实用好重要战略机遇,就一定能够在攻坚克难中抢占先机,在应对挑战中掌握主动。
郑俊杰委员认为,应清醒地看到经济运行形势复杂、外经贸形势依然严峻等不利因素,突出把握科学发展这一核心主题,瞄准一流率先发展、加压奋进走在前面。今后,各级各部门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力争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压力同在。代表、委员们表示,未来五年,进入转方式调结构、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烟台要在推动重要板块崛起、狠抓大项目大产业、构筑立体交通运输体系等方面发力,在新起点上谋求新的更大跨越。
稳中求进
增创发展新优势
“新起点上要有新作为。”鞠建伟代表认为,隆重召开的“两会”,将为烟台未来五年发展确立崭新的目标。新的一年,烟台要全面贯彻“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切实做到以“稳”促“进”,以“进”保“稳”,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真正实现稳中求进开新局、好中求快谋发展,大力增创科学发展新优势。
这一观点在代表、委员中引起强烈共鸣。他们认为,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深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作好“转调带动”文章,是全市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方面,要全面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坚实基础,在制造业领域坚持产业高端化、企业集团化、产品集群化这一发展方向,着力打造汽车、电脑、手机、船舶等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的产品集群,推动工业不断做大做强、转型升级。同时,突破发展服务业,尽快形成一批营业收入过百亿、几百亿元的服务业大企业、大市场,打造经济增长的新版块。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也需要进一步巩固提升,尽快把烟台打造成高效生态农业强市和特色精品农业大市。”周国永委员说,与此同时,要把低碳、绿色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大范围推广循环经济模式、清洁生产方式和低碳消费形式,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让烟台的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秀、空气更清新。
如何大力增创蓝区建设优势,让蓝色经济成为推动烟台发展的主导力量和鲜明特色?广大代表、委员们认为,要以全域建设蓝色经济区的视野和思路,坚持“一极领先、多极崛起”,大力度释放、大面积扩展蓝区建设综合效应。牟平区、高新区、莱山区、芝罘区和保税港区滨海区域要重点打造和优先发展东部高技术海洋经济新区,充分发挥这一地区海滨资源好、地理位置佳、谋篇布局空间大的优势,用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改造提升芝罘、牟平等老城区,开发建设以莱山区、高新区、养马岛、金山湾为主轴的新城区,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培育壮大海洋优势产业,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努力打造全省海洋经济新龙头、国内高技术产业聚集新高地和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新平台,争取经过五年左右的努力,在烟台东部矗立起一座具有浓郁现代气息的标志性滨海新区。在“一极崛起”的同时,以莱州湾、丁字湾、龙口湾为中心的各区市应全力打造全市蓝色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助推我市迈向蓝色经济领军城市。
对外开放是烟台的最大优势和希望所在。许多代表、委员表示,这几年我市培育的大增长点,形成的大企业大产业,多数是靠开放引进和打造的。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市对外开放工作要紧紧围绕和服务于全市发展全局,大力实施招大引强工程、外贸提升工程和跨国投资工程,大力增创对外开放优势,以更加包容的姿态走向世界,以对外开放的崭新优势开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