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大卫:应对国际市场挑战 做大做强海工产业


  中江网记者:丁书记,您好!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支持南通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在今年南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多处提到相应的建设规划,这个中心的核心功能是什么?对南通今后的发展将产生哪些影响?
  丁大卫: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是国家《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对南通的定位,是省委、省政府站在区域共同发展的高度,对南通发展的新要求、新期待,是南通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主要奋斗目标。建设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就是要把南通建设成为区域性物流中心,打造江海交汇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中心,打造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较强的特大城市;建设成为宜居创业中心,打造国内一流的生态宜居城市,积极推动沪甬通“一体两翼”和沪苏通“小金三角”发展格局加速形成。国家和省委、省政府支持南通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给南通带来了新的重大发展机遇,将把国家和省各方面的关注点聚焦到南通来,在更高层面上形成强劲的政策集成效应;将把国内外特别是上海、江浙资本吸引到南通来,在更广范围内形成强劲的要素集聚效应;将把各方积极性、创造性凝聚到鼓舞人心的目标上来,在全市上下形成强劲的力量集合效应,加快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的建设,加快与上海、苏南形成融合发展态势,进而有力推动南通在江苏江北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中江网记者:南通今年提出了着力推进接轨上海、跨江合作、产城融合,大力发展园区经济,以一流的载体集聚一流的要素。而这种跨江合作开发在去年就已经有了成果,苏通科技产业园8个超亿美元产业项目开工,研发中心等配套项目竣工;锡通科技产业园正式挂牌,专项配套政策出台。省政府工作报告要求苏中与苏南加快融合,南通在推动跨江、跨地区合作方面有哪些考虑?
  丁大卫:以共建园区为重要模式的跨江合作,是近年来南通接轨上海、融入苏南的重大举措。目前,以苏通科技产业园为龙头,南通已与上海、苏州、无锡等城市共建包括锡通科技产业园、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在内的各类产业园区7个,在吸引江浙资本参与沿江沿海开发,承接上海、苏南产业转移,推动南通经济转型升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南通与上海、苏南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这次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江海联动和跨江合作,促进苏中与苏南融合发展,这使南通与上海、苏南的跨江合作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我们将抓住用好这个机遇,继续加强与上海、苏南的园区共建,进一步扩大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模式,提升合作层次。一是加大合作对接力度。与上海、苏南在园区共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城市功能、体制机制等方面深度对接,全力集聚上海和江浙资本参与南通沿江沿海开发。二是着力引进重大项目。围绕海洋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装备、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等七大新兴产业,加强与上海、苏南世界500强企业总部、知名跨国公司、中央企业和知名上市公司的对接,力争今年沿海前沿区域新落户项目在去年基础上翻一番。三是全面做强合作园区。学习借鉴上海和苏南的规划理念,加快推动全市开发区提档转型,推动苏通科技产业园、锡通科技产业园等重点合作园区尽早进入产出期,力争1-2家省级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新设1-2家省级开发区,加速形成引领全市新兴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产业高地。四是强化优质高效服务。以提高效率、优化服务为重点,大力推行“保姆式”、“一站式”服务,努力使南通成为区域优势最明显、商务成本最低廉、投资回报最丰厚的开发热土、投资乐园。
  中江网记者:进入桥港时代的南通,比较优势更加明显。省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及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时,重点提到了南通海工平台的建设,南通将如何推进海工平台建设?丁大卫:海工平台是南通近年来形成的特色产业、高端产业、优势产业和具有领导力的产业。在短短4年多时间内,南通的海工装备就已占全国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这次省政府工作报告把南通海工平台基地建设作为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应对当前国际市场挑战、做大做强海工产业的信心。我们将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以自主创新为核心动力,加快建成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海工产业基地,使海工产业发展整体水平位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一是着力扶持招引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产业规模,迅速提升产业配套、系统集成能力,力争海工产业产值年均增长45%以上,在整体水平上实现新突破。二是着力培育壮大一批优势产品、嫁接改造一批重点产品、延伸拓展一批传统产品、引进消化一批关键产品、研发突破一批储备产品,推进海工产品高端化、科技化、差别化,在产品结构上实现新突破。三是着力加大招才引智力度,招引一批海内外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关键核心人才团队,推动技术创新,提高海工产业核心竞争力,在创新能力上实现新突破。四是着力推动政策聚焦,营造一流环境,加快建设“一带三园四区”,推动海工产业集聚发展,在载体建设上实现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