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实现科学发展新突破
总体目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突破500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50亿元,努力实现新区经济发展登上新台阶!”
大力解放思想
彻底打破思想束缚
解放思想是推动沈北新区科学发展的动力源泉。新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打破经验主义、惯性思维的思想束缚,坚决摒弃小富即安、稍进则满的松劲情绪,扫清思想障碍,树立昂扬斗志,以创新的思维、开放的视野、饱满的激情努力开创新区科学发展新局面。
创新思维,超越自我。要站在全市乃至全省的高度,科学确立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用新思维寻找新机遇、找准新定位,用新举措开拓新路子、拉动新跨越。南部地区要勇于突破已有创新经验,继续大胆闯、大胆试、敢为人先,不断创造改革发展的新经验;北部地区要勇于破旧立新,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积极开拓创新发展的新局面。
开阔视野,志存高远。要放开眼界找准沈北新区的赶超目标、招商目标;虚心学习借鉴国内外最先进的发展经验,积极引进国内外最领先的企业,深谋远虑,高瞻远瞩,不断完善发展思路,不断提高发展质量,使新区的发展更加科学、更加可持续。
深化改革创新
全面突破制约瓶颈
改革创新是沈北新区永葆生机活力的关键所在。要紧紧抓住在沈阳经济区综合配套改革中先行先试的重大机遇,以“改革创新年”活动统领各项工作,全面推动改革创新向发展建设的各领域渗透,先行先试、敢闯敢试、边干边试,真正把改革先导区打造成为增强竞争力和吸引力的核心品牌、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和吸引人才的重要平台。
明确目标方向。按照《沈北新区建设沈阳经济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先导区实施方案》总体要求,紧密结合新区“十二五”规划,以新型工业化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核心,以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为重点,坚持用“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32字方针指引方向,大胆探索尝试,抢占制高点,争取主动权。
抓住重点关键。按照统筹实施、分步推进、突出重点、适度超前的原则,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用人分配机制、“两化”融合、城乡统筹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探索,力促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在推进地区城乡统筹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上率先取得突破,加快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转变发展方式
进一步壮大经济实力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沈北新区目前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要坚持速度与质量并重、规模与效益并重、外延扩张与内生增长并重,加快转变经济管理方式,变粗放式管理为精细化管理,变项目主导抓经济为产业主导抓经济,切实增强产业的集聚度和竞争力,不断夯实基础、增强实力。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着眼于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和城市功能优化提升,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空间布局。蒲河新城依托中央商务区和蒲河生态廊道,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加速城市化;新城子新城及清水、兴隆两个新市镇依托各自产业园区,重点发展新兴产业,加速城镇化;北部各经济区发挥资源、环境和农业产业化优势,以建设高标准现代农业基础设施为契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观光旅游业,加速农业现代化。
全力提升产业聚集度。集中力量规划建设好手机、家电等专业化园区,搭建产业聚集平台,全区招商项目要分类进入专业园区。北部各经济区要按照“项目向园区集中、居民向新城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原则,加快项目建设和产业聚集。
着力增强产业竞争力。以“两化”融合为引领,大力推进产、学、研战略合作,促进农产品深加工等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型升级;以中央商务区和蒲河生态智慧岛为载体,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总部经济、物流会展、金融商贸等生产性服务业,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带动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使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相得益彰;积极推动休闲旅游产业加快发展,挖掘资源潜力,提高开发水准,注重品牌宣传,打造全国知名的旅游强区。
加强环境建设
不断提升城市竞争力
以打造“生态田园新都市”为目标,抓住“十二运”有利契机,以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活动为载体,以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文化建设为重点,全面改善城乡环境面貌,着力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加快形成全省乃至东北独具特色的城市服务功能,促进沈北新区城市竞争力加速跃升。
全面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以蒲河新城和新城子新城为重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和项目聚集,打造新区发展的“战略支撑点”,实现新区发展的“双轮驱动”;推进七星旅游经济区、清水新市镇、兴隆新市镇建设,进一步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推进沈阳四环、地铁2号线北延长线等重大交通工程,尽快完成七星大道、旅游大道建设,启动规划沈北轨道交通环线,启动建设一批联络各经济区的主干路网,实施一批标准化道路建设,进一步强化城市公共服务配套,加速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
全面加大村屯拆迁、旧城改造和城市管理力度。稳步推进村屯整体拆迁改造,高质量完成中央下放煤矿棚户区改造任务,统筹做好回迁安置和就业安置等工作,引导居民生产生活方式实现新转变;积极推广虎石台旧城改造经验,借外力、挖潜力、聚民力,加快旧城改造步伐,彻底改变老城区落后面貌。
进一步巩固提升生态环境建设水平。以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活动为抓手,以引辽入蒲工程、七星山生态修复工程、长河等水系改造工程为重点,深入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并注重生态建设与城市建设、产业发展、文化发掘紧密结合,使生态环境建设水平实现新提升。
着力加强文化建设,提升城市文明。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迎全运、爱家乡、建沈阳”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积极搭建基层文化平台,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深入挖掘蒲河、辽河、七星山、锡伯族等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着力引进培育大型文化产业项目,大力扶持华强、酷贝拉、沈阳123等文化创意园区,推动文化产业加速集聚发展。
着力改善民生
构建和谐幸福新沈北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贯穿于沈北新区改革发展的全过程,积极创新社会管理,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深入实施民生工程,努力实现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把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构建和谐幸福新沈北。
积极创新社会管理。以化解信访积案为重点,进一步创新信访工作体系,严格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制度,不断拓宽和畅通诉求表达渠道,积极推行行业协会调解工作,着力构建“大稳定”工作格局,实现由被动“维护稳定”向主动“创造稳定”的转变。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发挥“大学城”等教育资源优势,启动建设一批优质幼儿园和中小学,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向新区全域扩张;加快推进盛京医院、维康医院和区中心医院门诊楼建设,强化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促进创业就业的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努力实现充分就业和公平就业。
深入实施民生工程。紧紧围绕全域城市化战略目标,不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医疗、就业、社保、住房等民生问题。在重点抓好棚户区改造、村屯整体改造等重大民生项目的同时,以办实事为重点,启动建设一批农贸市场、大型超市等便民服务工程,加快推进市民健身中心、全民体育休闲公园及一批休闲文化广场建设,让新区群众得到更多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