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不再是口号


        日前,国务院印发了《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布的首部现代农业发展规划,《规划》的颁布引发各界关注。昨日,农业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业部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陈萌山和发展计划司司长钱克明对规划进行了详解。

  据介绍,《规划》的一个最大亮点就是首次在国务院文件中明确从定性定量两方面提出了今后5至10年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奋斗目标,使农业现代化不仅仅是一个口号和理念,而是变成了一个行动性的要求,成为一个能考核的具体目标。

  现代农业有何中国特色

  什么是现代农业?就这个问题,陈萌山回答称:现代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的,是一个更大的概念;从发展的要求和结果来看,现代农业可以用“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来理解;从建设过程和途径来看,主要体现为“用现代物质条件来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陈萌山表示,世界各国由于自然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基础不同,选择的现代农业建设道路也不一样,大致可归纳为三种类型:一是“人少地多”型,比如像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这些国家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主要凭借现代化的工业基础,优先侧重发展农用机械工业,以机器代替人力,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扩大种植面积提高产量。二是“人多地少”型,像我们国家的邻国日本、荷兰等国,也包括比利时、以色列、韩国等国,这些国家主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侧重通过先进的育种技术改良品种、发展农用化学工业和设施农业,通过生物技术提高单位土地生产率,以提高土地单产水平。三是“人地平衡”型,包括法国、德国、英国等西欧国家,这些国家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既注重发展农业机械化和化学化、提高劳动生产率,也重视发展生物技术、提高土地生产率。

  他解释称,基于对国际经验的总结和对我国国情的科学把握,我国提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色:一是我国人多地少、人多水少、农业资源紧缺的实际,须依靠科学技术进步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使我们能够实现立足国内、保证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基本自给;二是针对我国农户规模小、数量大、经营分散的实际,须始终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三是针对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低、生产方式较为粗放的实际,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四是针对我国农业比较效益低,须坚持工业反哺农业,稳定完善强化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五是针对我国破解城乡二元体制任务艰巨的实际,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不懈地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转移就业农民市民化;六是针对我国农产品市场与国际融合日益加深的实际,进一步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支持农业“走出去”;七是针对我国农村地域广、农业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探索各具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推动一部分具备条件的地区(比如大城市郊区、国有农场、沿海发达地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使一些行业(比如畜牧业、水产业)走在农业现代化建设前列。

  六大保障推进现代农业

  据介绍,今后5年我国建设现代农业有8大重点任务、14项重大工程建设,对此,陈萌山表示,规划提出了六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一是保证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明确国家对农业投入总量要持续增加、比例要稳步提高,要求县级以上财政每年对农业的总投入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同时提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要向重大农业农村建设项目倾斜。耕地占用税税率提高后,新增收入全部用于农业。

  二是加强农业支持保护。主要体现在财政金融对农业的支持问题。建设现代农业要继续实施农业的“四补贴”政策,同时要增加补贴的规模、扩大补贴的品种、完善补贴的办法、增强补贴的时效。

  三是进一步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加大引资引智力度,吸引外资投资农业鼓励类产业,鼓励农产品国际贸易。四是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新形势下农村改革试验区,制定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的鼓励政策。五是强化农业法制保障。研究起草农业投入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全面推进农业综合执法。六是加强组织领导。坚持“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把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指标,包括粮食生产、农民增收、耕地保护作为考核地方特别是县(市)领导班子绩效的重要内容;全面落实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

  劳动力转移,谁来种田?

  发展现代农业要靠农民,但是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谁来种田”、“谁来养猪”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对此,陈萌山表示,规划中提出,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我国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需要在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实行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等方面下工夫。

  他表示,《规划》将“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作为“十二五”时期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任务之一,明确提出要“培育壮大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各类社会化服务主体,提升农机作业、技术培训、农资配送、产品营销等专业化服务能力”,为农户提供低成本、便利化的生产经营服务。

  另外,在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方面,《规划》明确提出,“在依法自愿有偿和加强服务基础上,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经营。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生产和经营能手集中,大力培育和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规模化生产基地”。与此同时,《规划》在保障措施部分就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加大补贴力度、落实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等方面做了明确部署,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农业比较效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未来农业有三大类型

  钱克明表示,根据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差异大等特点,规划没有要求各地现代农业建设齐步走、一刀切,而是分为三大类型、六个区域。

  第一个类型是重点推进区域,包括两个区,一个是粮食生产核心区,一个是其他大宗农产品生产优势区。突出保障粮食安全,保障大宗农产品的供给。第二大类型是率先实行区域,包括东部沿海的先导农业区、大城市郊区多功能农业区和农垦规模化农业区。这三个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突出的是它的示范和引领功能。第三个类型是稳步发展区域,主要指草原生态经济区,突出的是生态保障功能。(早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