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沈阳经济区后发优势


  核心提示
  2010年4月,沈阳经济区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沈阳经济区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沈阳经济区的开发建设,不仅是辽宁省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核心力量,而且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区域新引擎。因此,沈阳经济区应采取加快工业化进程、发挥优势产业支撑作用等策略,发挥其后发优势,加快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发展进程,带动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全面发展和振兴。
  2011年8月28日,沈阳、抚顺、铁岭正式开始共用区号“024”,这标志着沈阳、抚顺、铁岭同城化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也为打造“大沈阳”,建设以沈阳为中心的世界级城市群进一步奠定了基础。但是,尽管沈阳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很多得天独厚的优势,当下仍有一些阻碍其发展的问题。所以,今后的经济区建设进程中应当在认清现状的基础上,趋利避害,充分发挥其后发优势,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当前的发展态势
  沈阳经济区在被确定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以来,围绕新型工业化主题,沈阳经济区八城市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近两年来,沈阳经济区的区域产业一体化也取得了很好的发展。在沈阳经济区五条城际连接带开发和产业布局上,充分利用和发挥各市域比较优势,即以增量带动存量调整,实施各市域产业差别化错位发展,区域产业一体化已经收到显著效果。中心城市沈阳调整结构的重点是:以增强沈阳辐射力和带动力,建设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和东北亚区域性国际城市为基本战略取向,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城区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产性现代服务业。沈阳经济区发展力和带动力显著增强。
  此外,沈阳经济区现在已经实现了交通一体化,经济区实现了一小时交通圈,将来还要实现半小时经济圈。而在获批的方案中明确确定了“一座核心城市、五条城际连接带、十大产业集群”和38个新城新市镇的建设蓝图,这就使得沈阳经济区要加快在产业布局、人力资源调整和城乡统筹等众多领域的关键环节显现全国新型工业化典型的示范效应。按照此进程发展,沈阳经济区到2015年,将初步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到2020年,基本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努力使沈阳经济区发展成为东北亚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
  后发优势都有哪些
  区位优势。沈阳经济区以沈阳为中心,涵盖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阜新、辽阳、铁岭八城市。这一经济区资源丰富、城市密集、科技发达、工业基础雄厚、基础设施完备,是我国重要的重化工业发展基地之一,是国家能源、原材料、重大装备制造业和重要国防战略产业基地,也是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和辽宁省经济核心地带。
  沈阳经济区是随着近代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而渐成规模的,又随着新中国城市发展的日益区域化与现代化这一路径而逐渐壮大起来,所以,必然会成长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东北全面振兴的龙头区域和辽宁省域经济增长的核心部分。
  政策优势。在国家层面,2003年起实施了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为目标,作出了系统部署,制定了专门政策。在省域层面,辽宁省政府也在积极地推进城市间的协调与合作。省政府为增进城市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搭建了平台,其中在基础设施投入上,优先发展区域性的交通设施,环经济区高速公路以及城际铁路的建设,为各城市的融合奠定了物质基础。在城市层面,八城市在注重自身功能强化与结构调整的同时,也在主动走向区域。
  产业优势。沈阳经济区三大支柱产业,即装备工业、钢铁工业和石油化工重现发展生机。以沈阳为重点的装备工业不仅走出困境,而且能够生产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装备工业产品。以鞍钢和本钢为主体的钢铁工业,以内涵调整为重点推动产业升级,成效显著。石油化工结构调整加速,正在改变石油化工产品单一产业链条对地区发展牵动力弱的结构缺陷,百万吨乙烯和百万吨以上的芳烃及深加工,拉长了石油化工产业链条。新兴产业进入快速发展轨道,高端装备、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环保新材料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大力发展以信息、金融、物流、旅游为重点的生产性现代服务业,已经作为中心城市沈阳和经济区内各市城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沈阳经济区现代产业体系框架基础初步形成。
  资源和交通优势。从地质学角度看,沈阳经济区地处东北、华北地区北缘环太平洋成矿地带,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与环境。沈阳经济区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且储量巨大,这为沈阳经济区成为我国主要的重工业基地提供了有力保证。诚然,由于长期超强度开采,目前大部分地区的矿产资源已面临枯竭,但从现实来看,部分地区仍存在可挖掘的潜力。
  沈阳经济区具有完备的基础设施,这主要体现在历史上长期建设形成的沈阳经济区便捷发达的交通网。这一区域已经形成以沈阳为中心的陆路、航空中心枢纽和正在建设中的营口港,形成国际海运中心的综合性海陆空联动交通格局。目前,国家正在积极建设哈大铁路客运专线和东北东部铁路通道两大铁路干线。它们的全线开通将进一步提升沈阳经济区的交通优势,为沈阳经济区的发展提供更为可靠的交通运输保障。
  后发优势发挥策略
  与辽宁沿海经济带形成联动互动与互补。沈阳经济区建设与辽宁沿海经济带相关规划形成联动互动与互补,率先突破行政壁垒,创新体制机制,建设区域创新体系,形成较为完善的综合配套改革的政策体系。辽宁沿海地带是东北三省和远东地区的重要出海口,也是我国整体开发的沿海区域之一。加快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对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完善我国沿海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应借助辽宁沿海经济带的现有优势,将沈阳经济区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高加工度原材料基地、全国重要的技术研发、转化、创新基地以及东北地区现代商贸、物流、金融中心。
  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抓好经济区建设,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积极稳妥地推进区域城市化,是省委、省政府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今后一个时期推动辽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沈阳经济区的区域经济实力较强,是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之一(城市化率达到65%),为此,必须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自觉将沈阳经济区建设及相关工作纳入全省总体规划布局中去考虑和实施,将沈阳经济区建设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将沈阳建设成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大都市。
  发挥优势产业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沈阳经济区发展应积极实施向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倾斜的新战略。发展优势产业是沈阳经济区新城和新市镇发展的基本动力,没有产业支撑城市难以发展。沈阳经济区正在采取同城化、珠链式和组团式的区域空间发展模式,着力推进城际连接带新城、新市镇建设,并以此为依托,拉长优势产业链条,形成聚集发展效应,做大区域经济规模,带动沈阳经济区加快建设,提升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而沈阳也加速做大做强全市经济总量,增强对经济区其他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进而推动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大力吸引外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沈阳经济区具有很强的后发优势。在成功吸引了数量可观的外资后,沈阳经济区应大力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挥高科技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渗透、辐射和带动作用,助力传统产业升级,实现传统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当前沈阳经济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就要求其必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此优化产业结构,加速经济发展方式实质性转变。同时,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使沈阳经济区的现代产业成为具备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长久生命力的国际化产业。
  □荣宏庆(作者系中共辽宁省委党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