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经济区开创中国都市圈发展新模式
新华网沈阳2月24日电(记者陈梦阳)自从2011年底沈阳地铁二号线正式开通运营,60公里外的辽阳市民朱女士就一直处在期盼之中,这条地铁线不仅把沈阳南北21.86公里的路程压缩至50分钟左右,而且今年开建的延长线更将向南延伸到辽阳市,这对经常到沈阳购物的朱女士来说有很大吸引力。
位于辽宁省中部的沈阳经济区,以省会沈阳为中心,在半径百公里范围内,涵盖了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阜新、辽阳、铁岭8个省辖市的城市群,区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359万人,城市化率达到65%,2010年4月获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几年来,一条条城际铁路和高速公路,一个个建在城际连接带上的新城,让这8座城市联系得越来越紧密。从沈阳开车出发到其余7个城市,基本上一个小时左右都可到达。沈阳周边的铁岭、抚顺、辽阳、本溪等城市结合新城建设,纷纷将行政中心向沈阳方向靠拢,个别的城市连结带上,两市间的城区已经相连,看不清城市间的界限。
在沈阳和抚顺交界地区的沈抚新城,记者看到,一座新城已经初具规模,基础设施早已齐备,生态区、核心区、产业区都已成形。沈抚新城管委会提供的一组数字表明,沈抚新城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8亿元,比上年增长80%。68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和产业区已摆满了项目,而2007年沈抚新城开建时,那里还是一片荒地。
“城市的自然融合和功能互补是大都市圈形成的必由之路,这既需要地理上的相近,更需要城市在产业布局和发展历史上具备融合的条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不会仅仅通过行政手段或优惠政策就能实现”,辽宁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冯贵盛说。
随着中国经济近年来的高速发展,“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等区域内联系紧密、具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都市圈越来越多。与这些都市圈不同的是,沈阳经济区8个城市无论在地理位置上还是在经济辐射带动效应上,都以沈阳为中心,“单从"沈阳经济区"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他区别于其他都市圈的显著特征”,冯贵盛说。
这位区域经济专家多年前就开始不遗余力地呼吁,将沈阳经济区打造成一个具备区域竞争力的都市圈。在他看来,拥有良好的装备制造、钢铁、石化等产业基础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密集分布在辽宁中部的城市群,具备实现这一目标的经济地理优势。
专家的期待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正在变为现实,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头衔让沈阳经济区获得了“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尽管目前国内外都有比较成功的都市圈,但各地情况不同,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可以套用”,辽宁省沈阳经济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一位负责人说。
加速同城化、一体化,依托新兴产业建设新城,选择各个城市分头进行新型工业化配套改革试点。近年来,沈阳经济区8个城市开始大步迈向都市圈。
2011年,沈阳经济区八城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约13951亿元,而2009年,这一数字仅为9985亿元,两年间增长了约40%。
“抱团”形成都市圈使得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和优化产业布局成为可能。位于沈阳和铁岭连接带上,由铁岭市开发建设的“沈铁工业走廊”18个产业园区75%的投资就来自沈阳转移出来的产业。
沈阳经济区的都市圈整体形象也日益清晰。“以前出去招商,还要向人家解释我们城市在哪里。现在递上名片,人家一看电话区号和沈阳一样,就知道我们离沈阳多么近了”,铁岭市政府一位负责人说。
行政壁垒的逐渐破除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空间。受益于沈阳经济区工商注册的特殊政策,目前,位于抚顺、铁岭、营口,却挂牌“沈阳”、“沈阳经济区”的企业已超过百家。“这让企业在跨市贷款和对外营销方面获得了不少益处”,将企业建在沈抚新城的沈阳旺力集团董事长郑学纯说。
目前,8个城市已累计签订了几十项合作协议,在交通、通讯、旅游、金融、社会保障、人才交流、教育、医疗等多方面开始进行实质性联合与合作,如中学跨地域招生,医疗检验结果城市间互相认可等。仅沈阳、抚顺、铁岭三市共用“024”长途区号,就每年为三市居民及企事业单位节省通信费用6.9亿元。
“等到沈阳和辽阳间城铁通车时,估计我们半个多小时就可以到沈阳,可以更多、更便利地享受省会城市的繁华了”,朱女士的期待并不遥远。
在沈阳和抚顺交界地区的沈抚新城,记者看到,一座新城已经初具规模,基础设施早已齐备,生态区、核心区、产业区都已成形。沈抚新城管委会提供的一组数字表明,沈抚新城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8亿元,比上年增长80%。68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和产业区已摆满了项目,而2007年沈抚新城开建时,那里还是一片荒地。
“城市的自然融合和功能互补是大都市圈形成的必由之路,这既需要地理上的相近,更需要城市在产业布局和发展历史上具备融合的条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不会仅仅通过行政手段或优惠政策就能实现”,辽宁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冯贵盛说。
随着中国经济近年来的高速发展,“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等区域内联系紧密、具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都市圈越来越多。与这些都市圈不同的是,沈阳经济区8个城市无论在地理位置上还是在经济辐射带动效应上,都以沈阳为中心,“单从"沈阳经济区"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他区别于其他都市圈的显著特征”,冯贵盛说。
这位区域经济专家多年前就开始不遗余力地呼吁,将沈阳经济区打造成一个具备区域竞争力的都市圈。在他看来,拥有良好的装备制造、钢铁、石化等产业基础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密集分布在辽宁中部的城市群,具备实现这一目标的经济地理优势。
专家的期待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正在变为现实,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头衔让沈阳经济区获得了“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尽管目前国内外都有比较成功的都市圈,但各地情况不同,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可以套用”,辽宁省沈阳经济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一位负责人说。
加速同城化、一体化,依托新兴产业建设新城,选择各个城市分头进行新型工业化配套改革试点。近年来,沈阳经济区8个城市开始大步迈向都市圈。
2011年,沈阳经济区八城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约13951亿元,而2009年,这一数字仅为9985亿元,两年间增长了约40%。
“抱团”形成都市圈使得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和优化产业布局成为可能。位于沈阳和铁岭连接带上,由铁岭市开发建设的“沈铁工业走廊”18个产业园区75%的投资就来自沈阳转移出来的产业。
沈阳经济区的都市圈整体形象也日益清晰。“以前出去招商,还要向人家解释我们城市在哪里。现在递上名片,人家一看电话区号和沈阳一样,就知道我们离沈阳多么近了”,铁岭市政府一位负责人说。
行政壁垒的逐渐破除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空间。受益于沈阳经济区工商注册的特殊政策,目前,位于抚顺、铁岭、营口,却挂牌“沈阳”、“沈阳经济区”的企业已超过百家。“这让企业在跨市贷款和对外营销方面获得了不少益处”,将企业建在沈抚新城的沈阳旺力集团董事长郑学纯说。
目前,8个城市已累计签订了几十项合作协议,在交通、通讯、旅游、金融、社会保障、人才交流、教育、医疗等多方面开始进行实质性联合与合作,如中学跨地域招生,医疗检验结果城市间互相认可等。仅沈阳、抚顺、铁岭三市共用“024”长途区号,就每年为三市居民及企事业单位节省通信费用6.9亿元。
“等到沈阳和辽阳间城铁通车时,估计我们半个多小时就可以到沈阳,可以更多、更便利地享受省会城市的繁华了”,朱女士的期待并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