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调结构奠定再振兴基础 让百姓在振兴中受益
新华社沈阳3月20日电(记者 李仁虎 陈梦阳)龙年伊始,沈阳机床集团公司传出令人振奋的消息: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突破180亿元,跃居世界第一。这是我国企业首次问鼎世界机床行业冠军宝座,而2002年这家企业的销售收入仅有8亿元。
“规模世界第一只是阶段性目标,未来沈阳机床在品牌和管理上也要争取世界第一。”公司董事长关锡友说。
在老工业基地辽宁,沈阳机床是全省正在加速结构调整的一个缩影。
辽宁的信心:抓住千载难逢的重大机会
2011年,辽宁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2万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2640亿元,在过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4年里,实现了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的双翻番。
成绩来之不易。去年以来,辽宁和全国一样面临着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然而,辽宁决策层认为,这正是辽宁发展的重大机遇、调整结构的重大机会、追赶发达省份的重大时机。辽宁决策层提出,2012年全省经济发展的基调确定为“稳中求进,稳中求快”。
全省上下形成共识:辽宁仍处在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期,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具备强劲的后发优势;对外开放的峰值已经来到辽宁;辽宁经济以内销为主,外向度比较低,受国际市场动荡影响相对较小;广大干部群众推动经济发展的经验不断丰富,精神状态饱满。
辽宁的底气:结构调整奠定再振兴基础
辽宁人的信心来自一个个令人信服的事实和数据。
多年来持之以恒的努力使辽宁的工业结构调整效果明显。原材料和产品价格受国际市场变化影响大的冶金、石化在工业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小;而装备制造业在工业中的地位已由原来的第三位上升到第一位,占比达31.8%,基本等于石化业和冶金业的总和;农产品加工业后来居上,经济规模超过了石化和冶金业。沈阳机床、大连造船、沈阳远大、瓦房店轴承、北方重工等一批蜚声海内外的装备制造业企业,近几年逆势而上,在国内外市场上攻城略地,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2011年,辽宁省外贸出口额虽然突破500亿美元,但外贸依存度只有2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辽宁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冯贵盛认为,在国际经济形势持续低迷,外需不振的背景下,外贸依存度低反而成了辽宁对抗剧烈变动的国际市场需求的一个绝缘体,在一定程度上说是一件好事,同时,给未来辽宁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了充足的空间,也是辽宁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
辽宁加速发展还有一个重要的政策支持,即东北振兴与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三个国家战略叠加,使辽宁具备了其他地区不具备的政策优势。辽宁沿海经济带已成为国内外资金竞相涌入的“黄金带”。沈阳经济区八城市一体化快速推进,以沈阳为中心的一小时经济圈已经开始在国内外区域竞争中显露头角,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正在逐项推进。
辽宁后发优势不断显现,全省经济近年来高速增长,对国内外资金的吸引力日益增强。数据显示,2011年辽宁省吸引内资实际到位额达5950亿元,同比增长45%,实际利用外资也连续几年名列国内各省(区、市)前茅。目前,辽宁全省项目储备充足。2011年,全省开工的亿元以上项目3500多个,而按照各地现在项目储备的情况,今年全省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要比去年更多。仅大连市普湾新区,在2月29日一天就有总投资额160亿元的18个重点项目开工。
辽宁的情怀:让百姓在振兴中受益
辽宁省决策层认识到,速度并不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改善民生才是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2012年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几个数字很值得玩味:辽宁省确定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目标为11%,比2011年下调一个百分点。此外,和2011年相比,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的预期目标也都下调,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目标不变,而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两项指标全部调高到11%的增长目标。显示出辽宁省委、省政府拓展内需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决心。
过去的一年,老工业基地的巨变让辽宁的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
――完成了改变朝阳生态环境的历史性工程―528万亩荒山绿化;
――辽河干流达到四类水质,生态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国家下达的34万套保障性住房全面开工,其中15万套国有工矿区、林区和垦区棚户区改造,当年基本完工;
――实现了城镇居民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城乡326万人领取了养老金。
“十二五”良好开局令人振奋。青山工程、第二个县域经济三年倍增计划、第二个城区经济三年倍增计划、民营经济腾飞计划、中小企业成长计划等一个个蓝图正在绘就辽宁更加令人期待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