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科学发展成“东北示范”
3月17日,随着载有60余人的吉林省县(市、区)长考察团的大巴车从沈大高速公路下道缓缓向我省海城市区驶来,拉开了对海城进行为期两天实地考察的序幕,也宣告一个历史性时刻的到来。
对于吉林,这是吉林省县(市、区)长第一次集体外出考察;对于辽宁,这是辽宁省第一次由一个县(市)接待由一个省全部县(市、区)长组成的考察团。
那么,海城为什么会有这么大魅力引来一个省的考察团呢?考察团团长、吉林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庄严给出了答案:“我们原本没有到海城考察学习的计划,是前不久海城市委书记王潜受邀在吉林省新一届县(市、区)长培训班上作了一场精彩报告,县(市、区)长们被深深打动,都迫切想实地目睹海城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统筹发展、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
两天里,考察团的行程被安排得满满当当。县(市、区)长们高效率、快节奏、兴致勃勃地考察了海城腾鳌第一轧钢厂年产150万吨铸件项目、腾鳌新城建设及回迁安置项目、鞍山惠丰化工产业园项目、温泉健康产业城项目、农高区三星生态农业项目、南台和西柳的商业地产项目以及海西新城的菱镁新材料产业项目、芭东海城城市综合体项目等25个项目,并与海城市党政领导面对面进行座谈交流。
先是“耳闻”海城市委书记王潜的生动报告,又“目睹”了海城科学发展的巨大成就,吉林省县(市、区)长们情不自禁道出自己的心里话:“王潜书记的报告一点没夸张,报告上说的和实际情况完全相符。甚至实地考察后,发觉海城经济社会发展比想像的还要好还要快”、“不虚此行,事实证明选择到海城来考察是正确的”、“虽然时间很短,但收获巨大”、 “海城在县域经济发展方面,思路很超前,理念很先进,措施很务实,成果很突出,走出了一条值得我们学习、独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之路”、“通过学习考察,思想感触大、直观感受深、个人收获多,海城的科学发展经验是我们发展县域经济的宝贵财富”。
吉林考察团与海城市负责人座谈。
海城科学发展经验一:
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了经济发展的深度和广度
“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了经济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哪个地区哪个县市思想越解放,哪里就有越大的发展。 ”经过两天的实地考察,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区长杨大勇认为,“实践充分证明,海城既是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也是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最大的受益者。 ”
海城地处辽东半岛腹地,是沈阳经济区和辽宁沿海经济带之间的战略节点,是辽南重要的交通枢纽。海城县域经济发展具有三大优势:一是矿产资源优势。菱镁矿石探明储量26亿吨,占世界的1/4;滑石探明储量5700万吨,占全国的1/4,品位堪称“世界之最”,素有“世界镁都、滑石之乡”之称。二是专业市场优势。海城为全国纺织基地市,拥有西柳服装、南台箱包两大知名专业市场,全市各类专业市场达69个,其中年交易额超亿元的有5个,为省内县域所独有。西柳服装市场年交易额300亿元,南台箱包市场年交易额40亿元。三是民营经济优势。海城是东北民营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民营经济是海城改革最大的成果,全市民营企业及业户6.47万户、从业人员36.77万,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433户、纳税超千万元企业51家,民营企业在经济总量、税收、固定资产投资、出口创汇和吸纳就业等主要经济指标中均占95%以上的份额。
改革开放以来,海城凭借良好的区位条件、资源优势和独有的创业精神,始终立于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的前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始终展现着独具特色的城市内涵和发展优势,经济发展不仅长期居于辽宁省的龙头地位,而且被誉为东北乃至全国的改革样板,成功创造了“海城经验”、“海城模式”。
但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随着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浪潮席卷全国,一些先进发达县(市、区)凭借强劲的后发优势,纷纷赶超海城,并交替领跑全国县域经济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海城市委、市政府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海城改革发展的历程与实践进行了全面回顾和系统总结,以新一轮“解放思想,创新思路”为突破口,对海城的科学发展定位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研究和探索,精心研究制定了海城未来发展的总体战略和目标。
在总体思路上突出一个“强”字。确立了“争占全国十强”的发展战略定位,并围绕这一定位,提出了到“十二五”末,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百亿元的发展目标,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了跨越发展的总体规划。
在城市发展上突出一个“大”字。按照把海城打造成沈大经济区之间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兴城市及城市人口五年后70万、远期100万的发展定位,确立了“建设百平方公里、百万人口现代化新兴城市”的城市发展目标。
在产业发展上突出一个“精”字。围绕建设“中国镁都”,提出了“打造2个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菱镁新材料和钢铁深加工产业集群、1个销售收入超500亿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1个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颜料染料产业集群”的产业发展定位。
近年来,通过创新发展思路、优化经济结构、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镇化进程,使海城经济社会驶入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全面提升了城市科学发展水平。海城的综合实力已经领跑东北,成为东北三省经济实力最强、发展速度最快、城市活力最足的县 (市)之一。GDP从“十五”末的236亿元增长到“十一五”末的660亿元,增长1.8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 “十五”末的6亿元增长到31亿元,增长4.2倍。其间,从2005年到2007年实现了三年翻一番,2009年在2007年的基础上又翻一番。 2011年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700亿元,同比增长1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2亿元,同比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48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7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7%和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625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866元,同比分别增长 24%和20.4%。 2011年,海城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排名17位,连续三年成为东北县级唯一兼获 “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十佳‘两型’、最具投资潜力、最具区域带动力百强”四项殊荣的城市,荣获“绿动·2011中国经济十大领军县级城市”和“2011县级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金奖”殊荣。
“海城所发生的变化和所取得的成就,无一不是思想先解放、快解放、真解放的结果。 ”在参观与考察、比较与思考中,吉林考察团的各位县(市、区)长纷纷表示,比照海城,吉林更需要在思想解放上有更大的动作,切实把解放思想的成果转化为全省各县(市、区)发展县域经济的强大动力。
考察团在设施农业示范区考察。
海城科学发展经验二:
县域经济要坚持走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我们吉林省也提出了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这是省委确定的发展战略。究竟这‘三化’该怎么统筹,该怎么协调发展,海城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吉林省永吉县县长盖东平发自肺腑地说,“这次考察学习是成功的,是富有成效的。 ”
在报告会上,王潜书记谈到,县域经济走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已经成为共识,但采用什么样的模式各地有各地的不同。海城的主要做法之一:实行传统工业产业升级,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自身的区位特征、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政策环境,也就是不能脱离原来的传统产业。工业是海城最大的基础和优势,实现海城的发展必须把工业做强,把优势变强势。因而,海城把农村工业化作为主攻方向,坚持工业园区、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和项目“四位一体”,集聚力量打攻坚战。坚持以园区建设为载体,规划建设了海城、腾鳌两个省级开发区,西柳、南台两个市场产业支撑园区,牌楼矿产品初加工、牛庄水暖配件两个新市镇产业支撑园区,耿庄农产品深加工等7个产业园区和一个专业市场集中区,为项目建设和主导产业提供了平台。同时,着力打造主导产业集群优势,培育形成了三大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其中以菱镁为主的矿产品深加工、钢铁及装备制造、纺织服装产业集群销售收入分别实现418亿元、260亿元、307亿元,主导产业集群数量在辽宁省各县(市)中最多。
最值得一提的是,被誉为“世界镁都”的海城市,抢抓菱镁特色产业基地上升为省级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的有利时机,举全市之力发展菱镁新材料产业集群。目前,海城市规划建设了占地50平方公里的辽宁(海城)菱镁新材料产业基地,集聚项目100多个,开工建设的有50多个,投产的有30多个。这些项目都是几亿、几十亿元的大项目。在大项目的助推下,菱镁产业已由单纯的镁耐火向金属镁和镁合金、镁建材、镁化工等产业链发展延伸。未来5年内,海城菱镁新材料产业集群销售收入将突破1000亿元,当之无愧地成为海城市第一支柱产业。
海城的做法之二:以“两城两市镇”建设为牵动,推动农村城镇化。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带来了社会消费能力的提升,生产、生活要素的消费要求城镇化参与配置,这就给城镇化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前提。利用海城工业发达、专业市场优势强的特点,海城市确立了以海西新城、腾鳌新城和牛庄新市镇、析木新市镇为主体的“两城两市镇”的城镇化发展战略,海西新城“十二五”末人口将达到55万,长远目标70万;腾鳌新城“十二五”末人口要达到15万,远期目标30万,最终把海城打造成100万人口的现代化新兴城市。到2015年,全市城镇化率要达到70%。
海城的做法之三:以打造省级服务业集中区为牵动,加速推进专业市场集群建设。王潜认为,做市场,海城有基础,也有优势。在专业市场的发展上,海城市坚持政府引导、服务推动、优化环境、以商引商的思路,加快市场升级。全市在海西新城规划了2平方公里的服务业集中区,努力打造专业市场集群爆发点,把海城打造成“北方义乌”。随着投资10亿元的西柳中国商贸城这一国内单体规模最大、设施环境一流的第六代高端市场项目的建成运营,填补了西柳市场商城化、品牌化、展贸化的空白,扩大了海城专业市场的影响力,同时,西柳东区市场集群、中国(北方)水暖城和南台国际皮革皮具城等一批专业市场高端项目快速推进,专业市场实现快速提档升级,并向着商城化、集群化方向快速转变,海城正向着中国商贸市场发展的前沿城市迈进。通过专业市场的带动,全市的服务业迅猛发展,宗骏开元明都五星级酒店即将投入运营,芭东海城五星级酒店、碧桂园凤凰酒店、骏都国际商业中心等一批现代商业项目启动建设,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2011年三产税收占全市税收总量的52.8%,超过“半壁江山”。
海城的做法之四: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牵动,推进农业现代化。海城是传统农业大县,在现代农业发展上,全市坚持 “农业富民”战略,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牵动,以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海城农高区为核心,以设施农业发展带动农业产业化,以农业产业化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目前,全市设施农业面积达到53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1/3以上;设施农业种植小区近万个、大棚近25万栋,实现“户均一棚”;农事龙头企业达到56家,农业名牌产品17个,现代农业已经成为海城县域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在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上,海城规划建设了总面积340平方公里的海城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区即农高区,覆盖5个镇区,其中科技创新区14平方公里、现代农业示范区26平方公里、现代农业辐射区300平方公里。科技创新区核心区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主要为研发中心、深加工园区、物流中心。现代农业示范区主要为优质大蒜种植示范基地、新品种新技术展示中心和观光农业基地。现代农业辐射区重点建设以大蒜种植基地为主导的精品设施农业,全力打造“全国优质大蒜第一县”。目前全市大蒜种植面积达5万亩,其中万亩大蒜示范区一个,千亩大蒜示范区20个。
繁华的西柳中国商贸城。
海城科学发展经验三:
县域经济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经济转型、社会转型、体制转型和工作方式方法创新的过程
“在县域经济发展中,会遇到钱从哪里来,如何面对人民群众对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对社会进步的新期待,以及如何做好干部资源整合等问题,海城的做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吉林省东丰县县长滕宝春说道。
关于钱从哪里来瓶颈的破解。王潜说,海城市的做法一是实现发展资本的集聚。全市先后建立了土地储备交易中心、矿业权交易中心和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等资本转化平台,严格规范资源交易管理,实现了土地、矿产、公共资源向发展资本的转变。通过搭建融资平台,近年来融资近18亿元,特别是2011年成功实现了在东北县级首家发行地方债券8亿元,破解了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二是解决工业园区建设资金的来源。采取BT的方式打造园区的基础设施,让有实力的企业进入土地一级市场开发,做优环境后带动土地升值,创造招商引资条件,用土地升值的资本偿还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三是解决拆迁资金的来源。完成拆迁地块规划后,带规划图纸招商,投资商达成协议后垫付拆迁资金,实行毛地招商、政府拆迁、净地出售。
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海城市的做法一是建立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体系。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原则,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组建社会管理组织机构,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海城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海城市社会管理服务委员会。各镇(区)成立社会管理服务办公室,各村(社区)成立群众利益诉求和社会服务工作站,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市镇村(社区)三级社会管理体制。实施网格化管理,按照“网中有人、人中理事、事有人管、管理规范”的要求,依托公安人口信息网络管理平台,建立了实有人口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加速社会管理基础信息网络建设,全力推进“96715”服务平台建设,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反映和解决群众利益诉求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推进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的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实施“走基层、解民忧、促和谐”活动暨社会管理 “万千百工程”和党的基层组织、群团组织全覆盖两项社会管理创新配套工程,切实把社会管理创新延伸到各个层面。
关于干部资源整合问题。王潜认为,县域经济发展要体现经济资源与政治资源整合集成。从市委加强对经济工作领导角度出发,一方面是把握方向,制定战略;另一方面就是围绕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为发展选配优势政治组织资源。海城市的做法一是注重把合适的干部选用到适合的岗位。坚持因岗择人、量才任用、人岗相适的用人理念,注重将适合经济发展的干部选任到经济建设领域,适合党务工作的干部选任到党务工作岗位,适合维护稳定的干部选任到维稳战线,特别是对于有能力的年轻干部破格使用,确保了“把合适的人用在适合的岗位上”,形成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岗相适的干部选任机制。二是注重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始终坚持既重视一线,又重视面对急难险重任务的实际表现,在农村、招商、维稳和拆迁“四个一线”培养锻炼选拔干部,让一批长期扎根基层、实践经验丰富、善于处理复杂棘手问题、能干事、敢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领导干部得到了提拔重用。三是注重完善干部考评体系。在考核内容方面,推出“四个文明”500分的考评体系,重点考评经济发展的效益性、增长性指标,社会稳定、公益民生等和谐性指标及市委、市政府关于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落实等方面的政绩,以县域经济发展的目标为导向,确立干部的政绩导向,增强了干部队伍干事创业、推动发展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归根结底,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立足实际、埋头苦干,这是过去海城取胜的法宝,也是未来海城实现打造全国百强县前十目标的法宝,更是此次吉林考察团最大的收获。正像考察团团长、吉林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庄严所说:“海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对于破解吉林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将发挥重要作用。” 记者/侯国政/刘家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