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宜宾:崛起万里长江第一城


  523亿元、633亿元、720亿元、870亿元、1091亿元,省第九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宜宾以每年跨百亿元台阶、年均递增15%以上的速度,实现了经济总量的“五连跳”。
  在川南经济区率先迈入全省“千亿俱乐部”行列,宜宾以创造改革开放以来最快增速的业绩,向省第十次党代会献上一份厚重“贺礼”。
  丰硕的发展成果让宜宾市委书记杨冬生心潮澎湃,他无不自豪地告诉记者:“经过全市人民五年的砥砺奋进,一个新兴的区域性经济强市正在长江之头率先崛起!”
  阳春三月,记者走进川南三江大地,见证宜宾五年来的发展巨变,探寻个中发展密码。
  枢纽建设
  强劲推动经济增长
  宜宾是长江黄金水道的起点,处于国家“五纵七横”交通规划中南北干线与长江东西轴线的交汇点,是四川沿江开放和成渝经济区连接南贵昆经济区走向东南亚的重要门户,也是四川规划向南、向东的重要出川大通道。
  在综合研判全国全省发展态势及中央和省上的发展战略后,宜宾作出了打造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决策部署,把建设“畅通宜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工程和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强力推进内河航运、高速公路、高铁和航空等对外大通道建设。
  在内河航运建设上,宜宾紧紧抓住境内长江、金沙江、岷江三江岸线资源优势,强势启动了总规模为年吞吐能力集装箱300万标箱、滚装车30万辆的宜宾港口建设。2008年末,宜宾港志城作业区一期工程开工,该工程投资13亿元,建设4个集装箱泊位,1个重载滚装泊位及1个工作船泊位。经过两年多的建设,设计年通过能力达到50万标箱,滚装10万辆的项目全面建成并投入营运,在不到一年时间,轻松实现从0标箱到8000标箱的突破。港口的建设,不仅大大改善了宜宾的运输条件,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对四川构建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也必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与此同时,宜宾还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重点建设连通川滇、川黔、攀西的公路和铁路大通道,以此拉近与成渝经济区、长三角、珠三角、北部湾经济区的时空距离,继四川经宜宾至广西防城港的陆上最短出海通道内昆铁路建成后,宜宾至昆明高速公路也已建成通车;2010年12月,乐宜高速建成通车,宜泸高速今年年内也将建成,宜宾到成都、重庆这两个成渝经济区“两核”的时间将进一步缩短。另一条出川大动脉的成贵铁路,将在宜宾境内设有屏山、宜宾东、兴文、长宁4个站点,宜宾机场迁建工程加快推进,建成后将开启连接更多城市的航线。
  据宜宾市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几年来,宜宾投入到交通建设的资金超过200亿元,已初步建成沟通南北的四川出川“南大门”和通江达海的“桥头堡”。 “十二五”期间,宜宾还将投入1400亿元推进对外大通道建设,力争到“十二五”末基本实现铁路、高速公路市域全覆盖。届时,大通道不仅对地方经济集聚辐射能力会进一步增强,宜宾在大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工业转型
  升级高位求进
  2011年,宜宾GDP增长15.6%,总量突破千亿大关。记者从相关统计数据上看到,实现宜宾这一历史性突破的最大功臣是工业。去年,宜宾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583.7亿元,居全省第三,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91.49亿元,居全省第二。工业对宜宾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6.5%。
  “宜宾的潜力在工业,希望在工业”、“抓住了工业就抓住了宜宾经济发展的‘牛鼻子’”…… 在与宜宾当地干部交谈中,这些话语随时都挂在他们口中。
  全市上下抓工业,宜宾不仅口号喊得响,更是把举措落到实处。2007年,宜宾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决定》,提出要始终把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作为主要任务,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开放合作、绿色低碳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并从产业、政策、投入、环境等方面为工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
  在支柱产业培育上,宜宾依托现有产业基础,着力提升优势产业的竞争优势,酒类食品、综合能源、化工轻纺、机械制造“四基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11年,“四基地”实现工业增加值493.88亿元,同比增长23.4%,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的84.6%,对宜宾市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85.67%。
  在园区建设上,宜宾从2007年起,在全市规划建设了13个工业集中区,大力引进大企业和战略投资者,走以园招商、以商建园的路子,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到去年年底,13个工业集中区入驻企业已达380户,工业集中区成为宜宾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引擎。
  在大企业、大集团打造上,宜宾扎实推进“百亿工程”,对具有比较优势、核心竞争力和扩张前景好的规模企业、重点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多措并举支持其实现裂变式、突变式发展。在此战略的推动下,五粮液集团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487.12亿元,已成长为涉及酒类食品、机械制造、生物工程、制药、电子、印刷、物流等多元发展的现代企业集团。丝丽雅集团于去年跨入百亿大关。天原、中核建中等一批重点企业正在加速冲刺百亿规模。
  在中小企业培育上,宜宾创新举措,不断激发中小企业的动力活力,发展和扶持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使其成为工业经济新的增长极。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中小企业户数超过500户,其中产值上亿元的企业达到286户,实现利润上1000万元的企业达到240户,中小企业对宜宾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凸显。
  两化互动
  加力推进沿江开发
  “宜宾的沿江优势是其他地方不可复制的宝贵财富,宜宾绝不能把自己的金饭碗丢在一边不管,实施沿江开发战略,是宜宾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宜宾市委副书记、市长徐进如是说。
  沿江开发战略既定,路子如何走呢?宜宾的答案是以新型工业化为“发动机”引领城镇化水平提升,以新型城镇化为“增长极”支撑工业优化升级,以“两化”有机结合和“双加速”发展,推动宜宾沿江开发更好更快发展。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就是沿江开发和“两化”互动的生动实践。
  成立于2009年12月的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是全省范围内唯一以“临港” 命名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并正在积极向国家级开发区迈进。从建区以来,临港开发区就以“中国的宜宾,世界的临港”为己任,用国际视野、创新理念、科学模式,走“以港带园、以园兴城、港城融合”的路子,大力推动港城园一体化发展。
  依托宜宾港优越的物流体系,上港集团、三一重工、香港亿联、北京欣联、麦田园林、浪莎集团、重庆民生等企业纷纷入驻临港开发区,一个集工业园区、港口区、物流区、商贸区、保税区、城镇生活区于一体的临港新城正以全新的姿态崛起中国西部。
  按照规划,未来几年,这里将成长为一个城市人口约30万,面积约47平方公里,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的成渝经济区南部的“天府新区”和西部一流的都市型生态产业新港城。
  原来的乱石滩、荒坡地,如今已成为一条条簇新的大道、一片片投资的热土。在沿江开发战略的带动下,一座座工业园区沿江而兴,一座座与园区紧密相伴的城镇也拔地而起。从宜宾城区长江地标广场沿江而下,一幅幅崭新的“两化”互动画卷呈现在记者眼前。
  三江潮涌的宜宾,在突破跨越之后,正按照刘奇葆书记寄语 “要在川南经济区发展壮大中勇挑重担,走在前头”的要求,满怀豪情地踏上了建设更高水平美好新宜宾的新征程。本报记者 朱琳 黄荆 文/图
  作者:朱琳 黄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