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巨变 揭秘“酒城”泸州的辉煌成就――专访泸州市委书记刘国



泸州区位图


泸州区位图


泸州区位图

  四川新闻网泸州3月28日讯(记者 侯青伶)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腹地、成渝经济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的港口城市、川滇黔渝结合部的中心城市,泸州有着太多的名片,这些光鲜亮丽的名片背后记录着泸州从省委九届四次全会以来的巨大变化和辉煌成就。
  日前,泸州市委书记刘国强接受记者采访,总结了五年来泸州的致富经。
   
  酒业作为一号工程
  “名酒名园名镇名村”已经形成
  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泸州将酒业做为一号工程。 2011年,泸州仅酒的销售收入达到467亿,占全国白酒销售收入的15%左右。
  刘国强称,泸州发展酒业有着历史和现实的必然,优势显著。“泸州是中国酒城,从宋代就有白酒的生产和销售,那时泸州还是长江码头,是全国28家商铺的集散地,来往人很多,对酒很喜好,把酒带到了全国各地。”在川酒“六朵金花”中,泸州有泸州老窖和郎酒两朵奇葩。
  “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化互动’要求,我们把红高粱,即原料也纳入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集中发展区内发展,‘名酒名园名镇名村’已然形成”,刘国强告诉记者。
  在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集中发展区内,规划入驻了七大主题业态和三大中心,包括30万吨有机原粮种植、40万吨基础酒酿造、80万吨基酒储存、100万吨灌装生产、150万吨白酒配套包材供应、300万吨物流配送、包括金融在内的第三产业配套服务、中国白酒产品交易中心、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酒类及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围绕“156”的发展战略,以“打造中国白酒产业的最具代表区域,中国白酒先进资源的聚集区”为发展定位,泸州市进一步优化园区规划、夯实产业基础、加快产城融合,积极推动“智力园区”的建设,实现“建成一个白酒园区、崛起一座白酒新城”。
  交通劣势变优势
  泸州成为四川通江达海的通道
  “在没有高速公路、铁路、飞机的年代,我们有着长江黄金水道,是当时交通最发达的地方。但是随着历史发展,水路逐渐淡出交通主流体系”,刘国强称,曾经一段时间泸州交通处在劣势地位,很多好酒好商品没法送出去,成为泸州人的一块心病。
  怎样变交通劣势为交通优势?修路!
  泸渝高速、纳黔高速、成自泸赤高速、宜泸高速,今年底这四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泸州便可直通重庆、贵州,连接乐山、内江、自贡、宜宾等川南重镇。叙蔺高速公路也将全面开工建设,与纳黔高速公路相接,将叙永纳入泸州一小时经济圈,极大地改善了泸州古叙两个国家级贫困县的交通状况。
  隆(昌)黄(桶)铁路纳溪至叙永段于2009年建成通车;隆黄铁路内江至泸州至毕节铁路前期工作正全力推进,项目建议书已完成。隆黄铁路全线贯通后,必将成为连接成渝经济区与云贵煤炭基地的资源大通道和铁水联运区域物流大通道。同时,泸州港进港铁路专用线已建成通车,2011年11月18日举行了泸州港铁水联运首趟班列开行仪式,标志着泸州港正式实现铁水联运。另外,横贯古叙矿区腹地的叙永至大村铁路正加快建设。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市铁路货运吞吐量达306万吨。
  2008年12月,泸州机场迁建工作于全面启动,将蓝田机场迁至云龙场址,按照民航飞行区近期4C远期4D级、军用三级机场标准建设,实现与铁路、公路、水运的有机衔接。
  作为长江上游港口城市,泸州港在泸州的交通中是中坚力量。2011年,泸州港货物吞吐量突破2000万吨,超过全省货物吞吐量的80%;集装箱首次突破10万标箱,占全省的96%。到今年10月份,泸州港将达到100万标箱吞吐量。
  为了达到有效地服务四川,有效地服务整个的西部地区,泸州还与武汉结成了相互合作的友好关系。现在从泸州到武汉已有快轮通过。刘国强透露,泸州港将扩大宣传力度,加大与成都、自贡、绵阳等箱源地和武汉、上海等下流节点港口的联系,加快推动“公铁水”多式联运,提高港口物流通道竞争力,提高泸州港影响力,增强集聚、辐射功能,加快提高集装箱吞吐量,尽快做大做强泸州港。
  据了解,按照打造全域泸州交通的总体思路,今后几年重点打造全域泸州交通,构建主城区至纳溪、合江、泸县半小时经济圈;泸州至滇东、黔北、渝西及内江、自贡、宜宾、叙永1小时经济圈;泸州至古蔺1.5小时经济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