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方式调结构,关键在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抓住福建难得的历史机遇期

  今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GDP预期增长目标八年来首次低于8%,传递出中央以速度换时间,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决心,对各地发出了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明确信号。

  那么,这对于福建意味着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

  省工商局副局长、省工商联副主席黄玲认为,福建有着特殊的战略区位和条件,去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连续批复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厦门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可以说,福建正处于十分难得的历史机遇期,特别是目前经济增长压力下降,如何抓住各种有利条件,加快推进转方式、调结构,把“稳中求进”和“好中求快”有机统一起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成为我省当前的首要任务。

  转方式调结构

  必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黄玲说,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是廉价人力资源生产力释放的结果,并且是以能源资源的高度消耗和生态环境的高度破坏为代价的。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劳动力资源在减少,再加上资源和环境的约束日益突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因此,转方式、调结构势在必行,要改变过去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路子,更加注重效益和经济结构优化,主要靠技术和效率的提高来保增长,最关键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技术条件下,经济活动中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其他各种自然和社会资源的投入与产出比。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或者说优化资源配置,实质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手段把有限的资源合理分配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以实现资源的最佳利用,即用最少的资源消耗,生产出最多的商品和服务。

  突出重点

  统筹兼顾优化资源配置效率

  判断一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是否科学,不能只看这个社会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增长规模,更重要的是经济增长的效率和质量、财富分配的公平与公正、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与利用以及对社会事业和公民福利的促进与保障。结合我省实际,黄玲认为,我省要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必须通过四个途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统筹引导资源合理流动。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资源配置必须服从服务于这个要求。从我省实情来看,要紧紧抓住国家“十二五”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科学谋划突出重点,统筹区域、城乡和产业的协调发展,引导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从生产率低的产业向生产率高的产业转移,实现资源在区域间、产业间的重新配置,切实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要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科学规划区域发展布局,明确区域功能定位,加快推进平潭综合实验区、环三都澳、闽江口等十大新增长区域建设。要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协调发展机制,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加大对农村的资金和政策倾斜;适时调整优化行政区划,壮大中心城市综合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要统筹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改造传统产业,在纺织和轻工行业强化培育我省自主品牌,培育壮大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行业,提升旅游、信息等现代服务业水平,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改变政绩观。坚持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评价和考核政绩,决定了领导干部会以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和追求政绩,直接影响着一个社会在发展经济过程中的资源配置状况。受我国现有体制机制和人事政策的制约,政府官员的政绩评价和考核机制存在着一些不利于优化资源配置的因素,“唯GDP论”和“唯高速论”成为许多官员追求的价值导向。必须改变这种价值导向,树立起科学的政绩观,才能在经济决策中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制度设计上来看,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改变过去主要依靠GDP增长来考核领导干部的做法,探索出一套新的符合我省实情、科学合理的考核目标和评价体系。

  发展循环经济。经济发展不但包括物质和精神财富的生产,还包括更好的环境。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模式主要是以“资源-产品-废物”为主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其特点是资源的不可再利用,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特征明显,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污染了环境。根据我省实际情况,要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加大科技和研发投入,鼓励企业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实现“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的资源利用模式,从而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要以建设生态省为契机,采取集中治理、限制准入、鼓励转型等措施,将低效益、重污染、高消耗、高污染的产业淘汰出局。要从资金、政策、税费、用工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鼓励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环境友好型企业兼并重组,淘汰效率低的企业,从而提高各个行业的资源配置效率。

  大力培育创新能力。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主要是以模仿创新、吸收创新以及自主创新三种模式为主。最初主要是以模仿创新为主,随着我国加入WTO,我们缺少核心技术的缺点越来越明显,也由此在国际上与其他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专利技术保护的纠纷越来越多。因此,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出路,也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根本途径。我们必须紧紧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战略机遇期,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中心环节,作为一项重大战略贯穿到经济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要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着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引导中小企业走“专业、特色、精致”道路,提高生产经营效率,让同样多的资源发挥出更大的经济效益。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有利于人力资本积累的激励机制和社会保护制度,完善高层次人才、领军人才、产业人才高地建设政策,实现人才在重点发展领域的集聚,为我省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