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北全力建设沈阳经济区“先导区”


    将着力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城乡统筹、创建生态文明城区、创新社会管理、改善民生建设及土地、金融、收入分配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大胆创新,先行先试     4月1日,记者在沈北新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推进大会上了解到,作为沈阳经济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先导区,沈阳市沈北新区今年将着力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城乡统筹、创建生态文明城区、创新社会管理、改善民生建设及土地、金融、收入分配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建成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
    沈北新区成立以来,在行政管理、经济管理、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大胆改革创新并取得了可喜成果,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沈北速度”。2011年,沈北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6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75.8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0.2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2.8倍、4倍、2.5倍和8倍。沈北已成为沈阳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正因为如此,去年8月,沈北新区获批为沈阳经济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先导区,沈北新区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成为“先导区”以来,沈北新区编制完成9个专项改革实施方案,通过推行大部制整合,组建覆盖全域的9大经济区,实现街道和经济区合署办公,简化行政层级,并以此为突破口,推进各项配套改革不断深化。
    今年是沈北新区建设 “先导区”的起步年、关键年,该区将从8个方面、30项具体工作入手,全力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该区将创新以新型工业化为引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机制,全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全力推进“两化融合”试点工作、全力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创新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创新项目引进、建设和管理机制、创新企业发展服务机制;创新推进自主研发体系建设的体制机制,加快培育和引进自主创新主体,探索以金融工具盘活科技资产新模式;强力推进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创新沈北新区全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土地交易体制机制、创新土地管理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北部区域城镇化进程、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大路网体系。
    与此同时,沈北新区还将创新社会管理和民生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生态文明区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综合配套改革工作推进机制。
    记者陶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