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万里行]且看绵阳成为“西部硅谷”


  李琼会

  灾后重建以来,作为全省的工业大市绵阳把工业强市作为主导战略、核心战略和根本战略,坚持工业为先、工业为重、工业为大,以工业跨越带动全市跨越发展,在发展中翻开了崭新的一页。(2012年4月6日四川新闻网)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牛鼻子”,是全部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四川省绵阳市始终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关键抓项目”,创新思路、创新举措,集中全市的人力、物力、财力和领导精力,合力推进“科技兴绵”和“工业强市”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科技创新、工业跨越的富民强市之路。

  正如报道称,绵阳拥有长虹、九洲等大中型骨干企业50多户,国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0多户,灾后重建以来,绵阳把工业强市作为主导战屡、核心战略和根本战略,坚持工业为先、工业为重、工业为大,举全市之力抓工业、兴工业、强工业,产业、企业、产品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重点企业不断壮大,绵阳目前注册上市企业达到7家,2011年,绵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89.1亿元、增长15.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02.1亿元、增长23.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税收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重达到51.3%,工业增加值总量重返全省第四。

  实践证明,抓工业是抓发展、抓项目是发展、抓科技更是发展。绵阳市坚持走“科技兴绵”和“工业强市”之路,助推进绵阳跨越腾飞,提出在未来几年内,绵阳将形成5000万部智能手机、2000万台数字机顶盒和50万辆汽车整车、50万台汽车动力总成、230万套汽车发动机缸体缸盖的生产规模,建成电子信息千亿级和汽车及零部件500亿级产业集群。一个以工业为主导、现代产业体系为支撑的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正在加快形成。由此,笔者深感绵阳市抓工业的导向正确,思路明晰,措施得力,领悟到绵阳“三新城” (即科学新城、空气动力新城和航空新城)在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中的显赫位置。正如巴蜀万里行记者们一走进四川长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展览,就被“内置语音智能交互”的语音电视吸引着,让大家对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等一个个高科技的电子产品惊叹不已。

  国务院批复的《绵阳科技城发展纲要》、《绵阳科技城2005-2010年发展规划》和《绵阳科技城发展规划(2011-2015年)》明确提出“支持绵阳科技城发展,推进创新型区域和创新型城市建设”,把绵阳定位为“电子信息、科研生产基地,成渝经济区西北部的中心城市和国家科技城”。如此看来,未来的绵阳将成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军民融合示范地、科技创新策源地、科技成果集散地、创新人才汇聚地、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地,而且绵阳将当仁不让地担当起建设中国“西部硅谷”的重任。

  正因如此,笔者建议,绵阳要始终坚持项目带动、产业支撑,将绵阳建成电子信息千亿级和汽车及零部件500亿级产业集群,形成“西部硅谷”;要坚持创新驱动、军地联动,把绵阳建成科学新城、空气动力新城、航空新城,构建起“一院所、一企业、一产业、一特色”军民融合发展模式;要坚持“两化”互动、三产相融、功能配套,把绵阳建成宜居宜业宜商特别是宜科技创新的现代山水生态科技城;要坚持改革创新、开放合作,形成奋进跨越、开放合作的绵阳发展新格局。

  特别是科技城作为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绵阳要推动科技城充分发挥科研优势,强化自主创新,建设科技创新策源地;要强化军民融合,建设军民融合示范地;强化创新人才培养,建设创新人才汇聚地;强化创新成果转化,建设科技成果集散地;强化产业要素集聚,建设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地。把绵阳建设成为科学新城、空气动力新城和航空新城,成为新时期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实验田”。(四川新闻网太阳鸟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