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城园”一体化发展 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严为远

  近日,省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晋级为省级高新区。临港经济开发区坚持“两化”互动、“港城园”一体化发展,在探索中发展,在发展中探索,成为了宜宾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为此,本报记者就临港区的区位优势、发展潜力等专访了中共宜宾市委书记杨冬生。

  记者:宜宾区位优势独特,发展区域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我国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建设沿长江经济带及成渝经济区建设中,宜宾处于何种地位和优势?

  杨冬生:金沙江和岷江在宜宾市城区交汇始称长江,宜宾市是长江黄金水道的起点。在长江黄金水道上,下游地区以上海、南京为中心,已经形成了全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地区,是我国中部地区的经济核心区;重庆至宜昌的长江沿岸地区,是工业和农业综合开发区;长江上游地区(包括攀西—六盘水地区)是以水电开发和矿产资源开发为重点的综合能源开发区。长江沿江经济带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四个支撑点和区域经济中心,随着我国“长江经济带西延”战略的推进,宜宾有望成为长江最上游的区域中心城市。

  宜宾,地处大西南腹心、川滇黔三省结合部,金沙江、岷江、长江交汇处,自古以来就是交通枢纽和贸易中心,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城”的美称。宜宾位于国家确定建设重要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与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点,是长江上游地区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整个长江经济带发展格局来看,宜宾地处以上海浦东为龙头的“长江沿江经济带”的龙尾部位。同时宜宾又处在西部地区部分省区经济规划区的交汇区域。因此,宜宾具有大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能形成较大的经济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由此可见,宜宾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长江经济带西延战略及成渝经济区建设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和独特优势。

  记者:区位优势独特、资源富集、处在黄金水道起点的宜宾,应该发展哪些重点产业,经济增长极在哪里?

  杨冬生:宜宾,是长江上游重庆以上和攀西—六盘水地区最大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中心。在能源方面,这里是我国水电、火电并举的电力工业基地;金沙江干流水电梯级开发,是我国“西电东送”的主要输出点,将对长江中游、下游地区的能源和电力平衡起到重要作用。去年,珙县火电厂和福溪火电厂相继投运发电;今年,向家坝、溪洛渡大型水电站将相继投运发电,丰富的水资源将转化为电力能源,从地处西部的宜宾输入东部地区。宜宾,将成为我国西部能源、原材料输出的主要门户。

  从经济结构上看,宜宾与全省、全国都有密切联系和不可替代的互补性,其富集而配套的资源开发利用,可以与长江上中下游的经济发展形成优势互相补充;可以与长江经济带各区域经济类型形成资源导向、资源开发与加工、替代进口加工、出口主导等格局。宜宾,在促进整个长江流域资源优化配置和生产力合理布局、实现东西结合、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大局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三江六岸”既是宜宾的特色,又是宜宾发展经济的优势所在。宜宾的三江六岸适合布置酒类食品、综合能源、化工轻纺、机械制造等产业,而这些产业目前已经有了良好基础。从宜宾的市情看,宜宾经济新的增长极、突破点应该在“沿江经济带”。因此,宜宾成立了临港经济开发区,着力打造长江经济带的“龙尾”,意在加快与长江经济带的“龙头”、“龙身”共同舞动起来的步伐,让东方巨龙长江真正彰显其神威!

  记者:建设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在宜宾历史上没有先例,有何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

  杨冬生:城市兴盛与经济繁荣,无一例外与沿江靠海有关。在长江黄金水道上,已经孕育了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四大中心城市及区域经济中心。宜宾市委、市政府顺应长江经济带发展大局,立足沿江综合资源优势,抢抓历史机遇,集思广益,科学决策,果断作出了成立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的决定。

  要建设好临港经济开发区,宜宾没有先例,我们只能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大胆实践。市委、市政府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两化”互动、产城一体的思路,以港兴业、以园促城、以城带乡,着力推动“港城园”一体化发展。一是依托宜宾三江六岸的岸线资源,建设以宜宾港志城作业区为中心港的港口群,充分发挥港口的龙头带动作用,以带动临港经济的快速发展。二是在工业园区发展产业集群,充分利用沿江地势开阔平坦、交通运输便宜、人力资源富集、城镇支撑力强等优势,布局以工业为主的产业发展园区,发展主导产业、互相错位发展,形成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三是在工业化推进的同时,着力推进沿江城镇化建设进程,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相融。宜宾临港区就是一个经济发展的“高新特区”。

  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从2009年12月18日成立之日起,就制定了明确的奋斗目标:“两年强基、三年突破、五年跨越、十年腾飞”。

  记者:根据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的奋斗目标,“两年强基”取得了哪些成绩?

  杨冬生:临港经济开发区成立两年多来,已经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60亿元,招商引资协议投资总额超过200亿元,宜宾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一万标箱,产业培育成效明显,新港城建设日新月异,临港开发区已被命名为“四川省首批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临港开发区申报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已经省政府上报国务院,“两年强基”的阶段目标任务已圆满完成,实现了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协调发展。具体地说,一是高起点规划,把临港经济开发区打造成“两化”互动的样板区。临港是全新的,其最大的优势在于“一张白纸画蓝图”,要利用好这块“风水宝地”,前提是必须高起点的搞好规划。为此,临港开发区聘请了世界500强之一的美国易道公司编制了宜宾临港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委托广东城乡规划设计院编制了宜宾临港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高标准规划建设宜宾港、产业园区、人居休闲、生态环境一体化的城市新区。二是“港城园”一体化发展。结合省上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会议精神,宜宾全力打造临港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新引擎,把临港区打造成“港城园”一体化发展、城乡统筹发展的示范区。

  记者:临港开发区“三年突破”要实现什么目标、将从哪些方面实现突破?

  杨冬生:实现“三年突破”目标,就是到2015年,临港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要突破5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要突破100家,服务业增加值要突破45亿元,宜宾港集装箱吞吐量要突破10万标箱,新增城市就业突破20万人次,城市建成区力争突破20平方公里。“三年突破”,今年是十分关键的一年,围绕“三年突破”开局之年目标任务,临港区将从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城市建设、港口运营、运行机制五个方面实现突破,为实现“三年突破”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川经时评

  “两化”互动的成功经验

  严为远

  省委、省政府针对四川发展阶段性特征,作出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战略决策,这对加速推进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各地积极探索互动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为推进“两化”互动发展积累经验。宜宾广大干部群众抢抓机遇,大胆实践在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实施“港园城”一体化发展举措,促进港口、园区、城市和谐发展,为“两化”互动树立了新样板、探索出了成功经验。

  按照宜宾市经济发展规划,到2016年,宜宾地区生产总值将在2011年 1091亿元的基础上,增长到2000亿元以上,以实现宜宾建设经济强市的战略目标。要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必先打破制约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抢占川南“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综合交通枢纽高地,把宜宾港建设成为四川通江达海的“桥头堡”;依托川南经济区,融入长江经济带和成渝经济区,开发宜宾“三江六岸”沿江经济带,培育宜宾经济新的增长极。

  临江建港,因港生城。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是全省唯一以“临港”命名的省级经济开发区。我省没有建设新港城的先例,宜宾人民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以“两化”互动理念推进沿江经济开发、“以港带园、以园兴城、港城融合”的发展新模式、“港园城”一体化协调发展,为西部内陆地区发展临港经济探索一条成功之路。

  宜宾,利用湖北宜昌以上最优良的岸线资源,建设四川最大的集装箱港口,这就是宜宾的核心竞争力。以港兴业、以园促城,通过建设集装箱大港口、培养大产业、承载大物流、实现大通关,为城市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这崭新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的大胆实践,正是“两化”互动、“三化”联动在宜宾的全新破题。大港口是带动临港沿江经济带发展的龙头;园区是发展产业的载体,临港开发区制定了“一轴、一核、两带、多组团”的详细规划,各个组团与服务核心通过城市轴线连接,使整个临港区“港口、园区、城市”和谐互动,成为高度融合的整体。依托宜宾港口优越,上港集团、香港亿联、浪莎集团、重庆民生等企业纷纷入驻临港开发区,中联重科等项目纷纷落户临港开发区。在10年内,临港开发区将成长为城市人口30万、面积约47平方公里、地区生产总值超1000亿元的成渝经济区南部和西部一流的都市型生态产业新港城。

  宜宾临港开发区“港园城”一体化发展、“两化”互动打造宜宾经济增长极新引擎,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宜宾港通江达海,园区内产业繁荣,生态宜居的新港城正在崛起;三江六岸展宏图,宜宾临港经济融入成渝经济区中,在川南经济区中勇挑重担,率先崛起,建设川滇黔结合部经济强市的目标一定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