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交所:咬住场外市场不放松
滨海新区网4月22日讯 就在“新三板”来势汹汹的时候,天津股权交易所胸有成竹地接招应对。挂牌企业数量达到3000家的五年计划无疑彰显着他们的野心,对场外市场的志在必得其实来自于多年来的制度建设和逐渐显现出的资本市场“踏板”效应。
制度规范或决定成败
李保民是山东博特精工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3年前就谋划去深交所中小板上市,但不期而至的金融风暴使A股市场暂缓了扩容步伐。等到IPO重新开闸的时候,李保民的企业也因为受到了金融危机影响,经营业绩出现了下滑,无法达到上市标准,再加上保荐人的缺失,他的IPO之路只得继续等待。
天交所的出现解决了李保民的燃眉之急。今年1月6日,山东博特精工成为天交所科技创新板首批挂牌企业,募集资金2600万元,用于新厂区建设等后续投入,预计在去年销售收入1.5亿元的基础上,今年销售额和利润争取都增长50%以上。
“天交所融资对于加速企业发展和规范企业治理结构是很有意义的。与投资者的充分交流也能拓宽企业的发展思路。”他告诉记者。
其实,李保民几年前就曾经尝试在中关村“新三板”挂牌,但是因为不是园内企业只好作罢。“我们的企业也不在国家级高新园区,即使新三板扩容,对我们来说意义也不大。天交所对企业的帮助已经足够了,是很好的踏板。”他说。
目前,企业已经基本满足创业板的指标,今后可能在天交所进行一次再融资,继续登陆A股是他们并不遥远的计划。
像李保民一样的企业在天交所还有很多。交易所的制度规范成为企业最为看重的地方。
天交所市场的累计融资额已经超过20亿元,融资模式也在不断完善,目前有挂牌前股权融资、挂牌后增发、股权质押融资共三种模式。
“一个资本市场的建立,制度要先行,天交所在制度方面已经走在了前面。目前的交易规范是相对比较完善的,可以说对前期企业的帮助已经形成了示范效应。总体看,对于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但又有所欠缺的情况下,天交所在滨海新区的尝试是一个很好的起点。”清华大学中国企业成长与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雷家骕说。
不过,中关村“新三板”虽然近两年的脚步不快,但是凭借“老三板”的基础和“新三板”的5年经验,规范程度也日趋成熟。天交所在制度建设上取得明显优势似乎并非易事。
抓住“命脉”板块得天下?
天交所今年新设立了两大专业板块:科技创新板和矿业板。与中关村“新三板”更多局限于园内高新技术企业相比,天交所的涉猎范围显然要宽广很多。
“对天交所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吸引更多优秀的企业,尤其是两个新板块。做好了就势必会得到政策的支持。”雷家骕说,“科技创新板的挂牌企业可以对中国经济发展形成持续的动力,而矿产资源是中国最紧缺的,这类企业如果能够通过天交所发展壮大必然会有很强的示范效应。这两类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命脉。把这两个板块抓住很有价值和意义。”
科技部条财司副司长邓天佐表示,从中国整体资本市场来看,有了主板、有了中小板,有了创业板,今年可能还要有新三板扩容,而天交所处的位置很特殊。虽然资本市场的结构建设不断加快,但资本市场需要搭建多种形式的平台,为不同需求融资企业提供服务,帮助企业提升竞争力需要多种结构的多元化的市场,所以天交所的位置很重要。
雷家骕认为,因为都处于资本市场的初级层面,新三板扩容的话,势必会和天交所产生竞争关系,但是这种竞争也会有限。天交所毕竟已经做了那么长时间,已经有了一定基础。新三板推出后,天交所还是会有自己的优势。(记者 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