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宜居之城”的生动实践


北海城市日新月异,宜居品牌开始深入人心。 龙 俊 摄

  5月29日,北海市上海路与银滩大道交汇处,一面面飘扬的彩旗下,投资百亿元、建设百个项目的“双百”城市建设重点项目启动建设。这是继今年3月声势浩大的“城市建设管理年”序曲后奏响的第一乐章。

  从产业短腿到北部湾工业强市,正在谋求“三年跨越发展”的滨海之城北海,今年阔步疾行,为进一步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添加新动力。

    “百亿元”大单投入 “城建年”叩开靓丽门

  有人如此感叹现今的北海: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临港新材料三驾马车齐发力,在过去3年间,北海经济增速分别高出全区2.3、3、5.2个百分点,分别高出全国7.1、7.2和9个百分点。产业快速发展,但北海城市规模小、功能布局不合理、配套设置不完善、城市管理滞后等诸多问题仍然存在。

  在今年年初北海两会上,市委书记王小东发出号召:今年是北海实施三年跨越发展工程的冲刺之年,要扎实开展“城市建设管理年”,进一步加快建设宜居北海。经过数月紧张准备,总投资约100亿元、100项重大项目名录陆续出台,5月末,包括银滩西区岸线整治、云南南路污水截流、城市机械设备建设等首批7个项目集中开工启动,北海近年来城建项目最多、投入最大、力度最强的“城建年”项目建设进入新高潮。

  按照计划,这些项目分为环境综合整治、市政道路工程、生态环境建设、社会公共设施项目等四大类。其中总投资约13亿元的17项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涉及市区内主次干道,通过道路绿化提升、建筑立面整治、沙滩清理、交通工程、增设环境小品设施等,基本改变城市面貌落后局面,一条条亮丽滨海旅游城市风景线将呈现;总投资约35.55亿元的28项市政道路工程,总里程达68.5公里,除道路、桥梁外,30条小街小巷、自来水管网等也将纳入其中。这些市政工程的推进将全面引导和推进城市向南扩张,不仅解决市民出行问题,同时也满足城市发展需求;总投资约15.85亿元的32项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包括排水、环卫、公园绿地等,将对北海市优良生态环境和海水质量保护起到至关重要作用,也为北海申报国家环保模范城创造条件;总投资约32.66亿元的23项社会公共设施项目,包括文化设施、教育设施、新建中小学、体育设施、卫生设施、社区服务和社会服务等,项目的建成将极大地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

  截至目前,已有31个项目完成前期工作。今年上半年,还有25个项目可完成前期工作。

    精细管理引入 滨海城市名片更亮

  优良的城市环境,已经成为城市对外最直观、最有效的名片。

  一位游客说,与很多城市相比,北海道路宽且直、树木多且绿,但交通秩序、环境卫生却不尽如人意。

  “搞好城市管理,是当前北海加快城市建设、尽快提升城市品位的迫切要求,对于打造国内外通行的靓丽名片,不断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巨大促进作用;同时也是展示北海改革开放成果,让市民切身感受并享受到改革开放成果的重要举措。”市长周家斌说。

  为此,北海专门将今年定为“城市建设管理年”,并在3月开始至6月30日集中展开综合整治,逐步建立一套长效管理机制。为了确保城市管理综合整治工作取得实效,市委、市政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挂帅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环卫工作整治组、市容环境整治组、运输车辆撒漏污染整治组、施工工地整治组、车辆停放整治组、绿化彩化整治组、推进“城乡清洁工程”组等16个工作组,并进行具体分工,明确责任。#p#分页标题#e#

  为将城市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公安交警部门实行辖区大队、中队分片包干制和工作量化管理。海城、旅游区、特勤等三个大队科学部署警力,每天安排一个以上巡逻组,加强重点路段和重点区域的管理,全面清理城市道路车辆乱停乱放等交通乱象。

    “民生关切”深入人心 城市竞争力悄然提升

  通过实施3期“民生路网工程”,投资10亿多元改造的36条“烂尾路”、“断头路”,让更多人看到了北海城市建设管理的“民生关切”,而同样的关切也在城市建设管理中随处可见。

  北海市委副书记莫亦翔说,今年城市管理重点治“脏、乱、差、堵、臭”,这项行动已经深入到市民家门口。在今年城市管理动员大会上,扩大市场化保洁范围,小街巷和道路、海岸带的垃圾清运工作,提高保洁水平;加强内港沿岸工业污水、生活污水排放以及船舶污水、垃圾处置的监管,督促内港单位、船泊业主做好污水、垃圾规范处置工作;做好工地出入口硬底化,设置车辆轮胎冲洗设施,督促建设或施工单位对工地车辆加强清洗和密封覆盖……一些“小”的关切点在动员会上被强调。

  随着城市建设管理年各项活动深入推进,北海城市面貌正悄然发生变化,市内交通状况、城市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吸引力也愈发明显。去年不断刷新北部湾产业发展速度后,北海今年一季度再创开门红:除地区生产总值及增幅跻身全区前两位、财政收入增幅排名全区第一外,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增速均位列全区第一。其中,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临港新材料三大产业累积完成产值113.1亿元,同比增长80.8%,成为北海产业跨越发展的高速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