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城商家开启网络营销新模式


  微博、微信互粉走起——

  沈城商家开启网络营销新模式

  “你加我的微信,如果店里进新款马上就能看到。”7月16日晚,记者在中街沈阳春天商场内购物时,有三家店家提出这样的请求。

  记者近日了解到,随着微信和微博用户的井喷式增长,这类网络社交工具已经不单单被用来聊天,它还成为不少商家营销的“必争之地”——与顾客加为好友,通过网络工具免费打“广告”,吸引消费者。

  在沈阳春天5楼的一家店铺内,记者购买了一件价值200元的薄开衫,随后老板就将印有微信账号的名片递给记者,请求互加微信。

  老板告诉记者,据她了解,该商场内大多数商户都已经开通专门的微信账号。老板透露,店内的微信只加已经购买商品的顾客,“随便逛逛”的人群不是他们的目标范围,微信内容多以上传店内新款商品为主。“新款来了,我们打这些‘免费广告’,顾客看到感兴趣的东西,就会来买。”除此之外,老板也会上传自己的生活细节,同熟客互动,增进感情。

  对于一些商户来说,微信更是他们证明自己诚信的手段。“亲们,8号韩国走起,有需要代购国际化妆品的亲请私信我。”

  这是一位微信用户名叫“博”的商户,7月2日在朋友圈里发布的信息。8日以后,该商户不断上传自己乘坐飞机、在韩国逛街、吃饭和采购的细节,并上传自己在韩国看到的精品“宝贝”,表示“喜欢的留言,可以带货”。“博”告诉记者,自己经营的是韩国正品服装代购,可是一些顾客还是将信将疑,所以她就把去韩国进货的照片上传到微信里。

  除了微信,微博也是不少商家的“广告阵地”。记者了解到,目前沈阳商业城、兴隆大奥莱、皇城恒隆广场、大悦城、新世界百货、怪坡滑雪场等都已经注册了官方微博,并请专人打理,在微博上发布活动、转发、回复粉丝留言等。

  “现在用微博的人多,通过这个工具可以扩大影响力,还可以与消费者互动,我们微博粉丝很多,目前来看效果很好。”某公司相关负责人在与记者的交谈中这样说。

   网络营销

  也是情感渗透

  信息化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营销平台。通过微博、微信扩大影响力不但便捷,更是一种情感的渗透。

  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思宁认为,微信赋予了买卖双方另一种关系。“同单纯的你买我卖不同,微信上商家和顾客的交流有情感色彩。过去是以商品为媒介的交换,现在却是以情感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张思宁表示,这种点对点的传播方式,既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又能使信息快速扩散,对于商家和消费者来说,无疑是双赢。

  然而,张思宁强调,网络营销中经营者更应该注重诚信。“微信和微博上互动后,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就有了诚信附加值在内,如果商家不以诚信经营,将很快流失所有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