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城市化带“王灵芝们”回家乡——走笔大连沿海经济带重点园区
王灵芝回家了。
3年前,在开发区打工的王灵芝回到了长兴岛,成为大连百孚特线缆制造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她说,当初年龄小其实不想外出打工,但在附近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随着长兴岛经济区的开发建设,企业来了,工作岗位也来了,王灵芝终于可以回家了。
2011年,王灵芝全家又搬进了长兴岛新港社区的楼房,84平方米的二室一厅整洁明亮。王灵芝乘坐企业班车,上班下班一会儿就到,她原本务农的父母现在也都有了工作。
大连沿海经济带重点园区既是经济功能区,也是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重要节点。长兴岛经济区经济发展局计划科白吉伟说,目前长兴岛正处在向城市过渡的阶段,许多像王灵芝这样的“本地人”的生活因此而改变,而他作为“外地人”也深有感触:2007年初到长兴岛时,饭店难找,很多地方没有路灯,晚上漆黑一片;现在城市道路建设快速推进,星级酒店、超市、影城、公园等逐步投入使用,服务功能日趋完备,城区、产业区、港区三区联动的空间布局初步形成。
4年多来,我市在全力推进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过程中,坚持工业化与城市化“两个轮子”一起转,促进全市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城市功能实现新突破,实现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联动发展。
在位于庄河的大连循环产业经济区,滨海路的南侧是厂房,北侧则是楼房。据介绍,经济区围绕“以产带城、以城促产、产城一体”的发展思路,通过建设产业区与生活配套区,打造“产城融合”。产业区即大连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主要发展废旧金属、废旧家电、废旧汽车等工业固废物回收、拆解、再生利用循环产业;生活配套区即大郑新城,围绕产业区规划建设一座集现代物流业、商贸业、公共服务为一体的新型城镇。经济区将形成以产业区为主体吸引企业向园区集聚,培育壮大产业集群,以新城为牵动,推动人口向新城集中,提升城市功能的发展格局。
大连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孔繁竹表示,没有产业区就不会设计大郑新城,而产业区的发展也离不开大郑新城的劳动力支撑。
4年多来,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牵动起大连全域城市化的发展格局。我市按照《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要求,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沿黄渤两海、沈大和丹大两线“V”字形拓展城市空间,布局了19个沿海重点园区,规划建设主城区、新市区、渤海区域、黄海区域“四大城市组团”,打造了以主城区、新市区为主体,以黄、渤海组团为组成部分,以沿海重点园区为支撑的空间网络,实现城市从“单中心”向“多中心”的战略转型。各大城市组团依据大连市“十二五”规划纲要所确定的经济功能定位,按照“产业兴市”的发展思路,规范开发空间,优化产业布局,配置资源要素,着力打造现代产业集约发展的优势平台,推进功能区与行政区深度融合、城市化与产业化双轮驱动、区域性与全域性统筹协调,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