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巧解产能过剩加速发展升级


  通过打造钢铁全产业链,仅一个宜春市袁河经济开发区,每年就“消化”新钢近200万吨产能。7月20日,该区管委会主任陈白云介绍:从行业规律看,新钢1000万吨产能至少有30%的深加工潜力。“围绕新钢,我们仍将着力引进产业延伸项目。目前,仅在谈的汽车钢圈一体化项目,就可消化新钢产能20万吨。”

  在全省大踏步化解各类产能过剩矛盾的进行曲中,袁河经济开发区所作的努力,仅是其中一个跃动的音符。

  省发改委副主任宋迪维介绍:“在坚持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相结合、坚持市场需求与转型升级相结合、坚持调控增量与优化存量相结合的基础上,通过淘汰、压减及产业链延伸等途径,江西提前两年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二五’目标任务,2017年前可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

  当好产业入口“看门人”

  2013年初,省发改委和省工信委的一次联合调查摸底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江西钢铁产能利用率72%,其中重点企业产能利用率81%;水泥产能利用率91.5%,其中熟料产能利用率87.5%;平板玻璃产能利用率74.4%;重点船舶企业产能利用率80%以上。

  从全国情况看,江西产能过剩矛盾总体并不严重。不过,江西的坚定决心和“雷霆”动作,让外界瞩目——数据显示:“十二五”以来,截至2013年底,江西共淘汰压减炼铁产能292万吨,炼钢产能152万吨,压减淘汰水泥产能1322万吨,压减淘汰平板玻璃产能284万重量箱,分别占全国计划淘汰任务总量的7.5%、3.6%、3.1%和3%。2013年,江西确定淘汰落后产能的89户企业,当年10月即全部完成,执行到位率达100%。

  省发改委产业处负责人介绍:“自2009年国家相关文件下发后,江西对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项目实行了严格限批政策,并督促各地大力开展违规项目清理行动。” 通过大力淘汰落后产能,江西节能减排成效显著。据初步测算,2013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为0.85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下降5.34%;“十二五”前三年,江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1.2%。

  专家指出,喜人成绩背后,政府发挥了关键的“看门人”作用。

  延伸产业链巧解“过剩”

  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是挑战还是机遇?袁河经开区负责人的理解是:是挑战,更是机遇。

  围绕新钢化解产能过剩工作,袁河经开区成立了钢铁深加工产业园,集聚涉钢企业90余家,年产值达150亿元。采访中,园区中冶板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加工的钢材,可以使高效能电机节约能耗50%。”2013年,这家企业共“消化”新钢冷轧硅钢50多万吨。更有意思的是,通过与园区企业的上下游产业链协作,中冶板材运输、仓储费用大为节省,每吨钢成本下降了40多元。在卖钢铁不如卖白菜的当下,意义不言而喻。

  在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中抢抓机遇的还有位于上栗县的粉末冶金产业基地。依靠萍乡的金属冶炼产业,以及“地条钢”企业退出后腾出的工业用地,上栗集聚了18家粉末冶金企业,签约企业达到36家。园区龙头企业——江西科鹏董事长彭朋介绍:“尽管生产设备还在紧张安装,可在手订单已超过1亿美元。”

  据了解,粉末金属是3D打印产业的主要原料。上栗的目标,是打造“中国粉末冶金之都”和“世界先进制造‘粉谷’”。

  招大引强“腾笼换鸟”

  支持大型企业收购、兼并、重组和改造小企业,实现资源整合——是萍乡市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宝贵经验。

  中材萍乡水泥有限公司,是中材收购萍乡正大水泥公司后改造、扩建成立的。收购前,正大产能为每天2500吨。收购完成后,中材吸纳当地退出的落后产能,将产量扩大至每天7000吨。更关键的是,由于投入2000多万元对燃烧系统进行技术改造,中材每吨水泥成本下降了10多元,投产后一年即收回改造投资。副总经理刘启扬介绍:“2013年,中材水泥创税达5000多万元,远超正大每年的700多万元。”#p#分页标题#e#

  目前,萍乡市已经引进华能、中信、中材等20家大型央企,引进投资450多亿元。通过上大压小、招大引强,萍乡煤炭、钢铁、水泥三大传统支柱产业发生了显著变化——煤炭产业120户企业,兼并重组为年产能在30万吨以上的16户;钢铁行业近4年淘汰落后企业5家,淘汰落后产能50多万吨;28家水泥企业今年将仅剩4家。

  实践证明,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我们完全可以乘势走出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路子,通过提升质量、做大总量,推动江西加快迈出“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新步伐。(来源:江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