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我市医药价格综合改革10月31日正式实施
【连网】 (记者 赵芳 通讯员 穆文玲 江荣 张杨 卜玉洁)10月31日是我市公立医院医药价格综合改革实施首日。随着昨天零时新旧价格目录系统的切换,2005年以来实行的医疗服务价格成为过去式,城市公立医院开始用改革后的价格、医保报销方式结算。
改革实施首日,医院迎来大量患者,系统是否运作正常?患者对新的收费办法有什么想法?昨天,记者赶赴市第一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市东方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等医院采访,发现各家医院为解答患者的疑问,都特别设置了政策咨询台,挂号、看诊、付费、取药等环节都有序进行,一天下来,改革过渡得比较平稳,市民多数比较“淡定”,没有因价格调整出现投诉。
医院设置政策咨询台 市民咨询集中在诊察费
昨天上午8时30分许,记者前往市一院。来到门诊大厅门口,就看到专门摆设的医改政策宣传板。为了提醒市民近期就医将出现的费用变化,一楼的LED显示屏滚动播放着医改政策宣传片、详细展示涉及调整的项目。另外,还专门设了医改政策咨询台。
在门诊大厅,记者一眼就看到了佩戴明显标识的志愿者,他们向正在排队挂号的人发放本次医改的宣传资料,告知新的收费价格。市一院副院长、总会计师李明星告诉记者,零点系统切换后,大家一直守候到两点,昨天早上7点,包括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志愿者在内的20多人分布在导医台、挂号收费窗口、检验科门诊窗口等处,接受市民咨询。
门诊量较大的市二院、市东方医院、市妇幼保健院,也都摆出了这样的架势,门诊大厅、楼梯口、住院部走廊等显眼处,都利用展架、宣传板等公示了医改政策问答、改革后的价格明细,方便市民查看比对。从开诊的实际情况看,各家医院门诊和住院病区运行正常,已按照新的物价和社保政策执行。
患者踏进医院门,对费用变化的第一个显著感受就在于诊察费。记者在政策咨询台前看到,患者问得最多的就是关于诊察费的调整。不过,在工作人员解释此次改革价格有升有降的情况、医务人员的工作性质后,患者都表示可以理解。
“医生的劳务价值应该得到尊重,诊察费涨了点,但医保报了大部分,我还是可以接受的。”市民张先生如是说。
药房窗口排队买药 患者得到实惠后乐了
在所有的医改新政中,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无疑是一份最有力度的医改“药方”。
昨天上午9时40分许,在市一院的药房里,七八个工作人员正在忙碌,排队拿药的人比往常要多一些。“不少患者在调价后的第一天来拿药。”药学部门诊药房负责人徐兵拿着一盒降血脂常用药,告诉记者,没降价之前,一盒药的售价为75元,取消加成之后,卖65元,降了10元钱,是实实在在便宜了。
不少年纪大的患者会在排队的时候研究一下医药费账单。薛奶奶患糖尿病多年,一直坚持服药。每个月她都会到市一院药房来买一个月用的药。在药房窗口,薛奶奶结完账拿着结账单,乐了。她说:“现在一个月买药省了68块钱,这样一年就能省800多块钱。新的医改政策对于我们这种常年自费买药的人来说,的确减轻了经济负担。”
记者在该药房的药库存查询系统看到,所有的药品信息一目了然,从厂家、规格到库存量等都有详细说明。而在每种药品的零售价和批发价两栏里,从昨天零时开始,两个数字保持一致。“我们昨天零时,调换了新的收费系统,1000多种药品一律取消加成,全部按进价卖给患者。”徐兵告诉记者。
有的贵了有的便宜了 患者看病费用总体平衡
家住海州区的颜大爷患有高血压伴动脉硬化,每个月要吃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络活喜)、阿托伐他汀钙片两种药物,以前共花费495.6元。昨天上午,他来到市二院挂了老年病科主任田昌荣的门诊号进行定期检查,他发现挂号费和诊疗费合并为诊察费,费用提高为35元。田昌荣为颜大爷检查后,建议他继续按规定服药。起初,颜大爷并不开心,称“医改后怎么看个病诊察费这么贵?”但是拿药之后,他心放宽了不少,两种药物支付费用422.1元。“诊察费提高了些,但现在一个月比我之前开药便宜了70多块钱!”#p#分页标题#e#
昨天,家住连云区的蒯先生也感受到了变化。他来到市东方医院就诊,做了多排螺旋CT平扫及螺旋CT超层,一共花了232元。而在执行新医改价格前,蒯先生需要花307.5元,这次省了75.5元。因为虽然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的诊察费和治疗费增加了,但多排螺旋CT平扫的价格降了下来,且螺旋CT超层收费也由原来的50元降为0元。
在市一院肿瘤科住院部,周先生正在接受住院治疗。针对周先生的医疗费用,肿瘤科主管护师许凤琴在病房外的自助查询缴费机上,向周先生的爱人讲解医改后的住院治疗费用,“虽然现在诊察费、床位费、护理费等综合服务类部分项目有所提高,但是由于药品的零差率销售,你们并没有增加多少负担,总体是平衡的。”
“医改之后,病人花的钱到底是更多了还是更少了,可能还是有个体差异的。”李明星告诉记者,总体来说,这次改革,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次均费用有所减少,但也有少部分患者因治疗方式、个性化需求的差异、药占比低等原因,有可能个人负担会有所增加,如口腔治疗的患者。而价格增调的医疗项目大多数可以纳入医保报销,总体上不增加患者群体的个人支出负担。
看病价格存在个体差异 医护劳务价值得以体现
此次改革,原来的挂号费纳入了诊察费,按医师职称等分级别定价。与此共同提高价格的如手术费、护理费等,均是一些体现医护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项目。说起这次改革,市二院神经内科主任姜建东笑着说:“体现我们医生劳务价值的部分确实有了提升。”
姜建东表示,医生本科毕业后,一般需要5-6年的临床实践,才能参加主治医师考试;工作13—15年以上,才能考副主任医师;而要想参加主任医师考试,则需要再等6年以上。此外,平时还有各种针对医生技能培养的考试,还要写论文。改革前,医生的诊疗费常常被“挂号费”所涵盖,同时,各级别医师门诊的诊疗费用常年都在10元以内。医生们花时间精力工作学习,考出各种级别,在诊疗费用上的差异则只有两三块钱。
“改革后,每个级别医生的诊察费价格都有了调整,手术治疗费、护理费等也都有所提高,医生的职业、技术价值终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回归与体现。”姜建东说,他的这一说法也被大部分医生所认同。
市医改办有关人士表示,在本轮医药价格综合改革后,由于就医情况不同,不同人群的费用影响也不一样。对于影响较大的参保人员,救助制度将一如既往地发挥托底作用,在基本医保普惠待遇基本到位的前提下,提升特惠救助精准性,切实减轻患者的就医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