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启动建设"三中心一基地" 明确主要任务等
近日,青岛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印发青岛市建设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国家重要的区域服务中心、国际先进的海洋发展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行动计划的通知》,明确了“三中心一基地”建设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 、保障措施等,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
上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形成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基本框架体系,创新要素数量和质量位居全国前列,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明显增强,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全面改善,涌现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和产业集群,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到2020年,国家重要的区域服务中心建设全面完成,服务业迈向高端化,辐射带动竞争优势明显,形成较强的经济活动影响力 、资源配置能力和消费吸附力 ;到2020年成为全国海洋经济领军城市;到2020年,基本构建起以蓝色制造高地、高端制造高地、新兴制造高地和互联网工业融合创新中心为支撑的先进制造体系与新型产业生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使青岛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率先走在全国前列,争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上述行动计划还分别提出了相关保障和推进工作机制。
A 建设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
到2020年,形成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基本框架体系 ,创新要素数量和质量位居全国前列 ,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明显增强,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全面改善,涌现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和产业集群,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22.8万元,全市人才资源总量突破200万人,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R&D)占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2% ,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5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7000亿元。
到2020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突破46%,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2000家;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200亿元;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5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到1000件;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2%;全社会研发活动人员数量达到73000人/年。并建设十大科技创新中心及十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加快推进“青岛制造2025”,到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7000亿元,基本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新型工业产业链。一是发展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立足三大主机企业,打造千亿级动车小镇,力争到2020年全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产值超过1100亿元,年均增长11% ;二是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汽车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其中一汽大众华东基地一期项目年产整车30万辆;三是发展船舶海工与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打造快速增长 、支撑蓝色制造的千亿级涉蓝产业,力争到2020年规模以上涉海工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
B 建设国家重要的区域服务中心
到2016年,服务中心建设全面启动,现代服务业体系加快构建,服务业改革开放有新进展,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380亿元左右,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3.8% 左右,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到54.7%左右,服务业市场主体达到88万户,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44%左右,形成服务要素不断集聚、服务半径不断延伸、服务功能不断提高的良好局面。
到2018年,服务中心建设初见成效,体制机制明显完善,集聚水平明显提高,服务功能明显增强,服务业增加值达到6380亿元左右,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5.2% 左右,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到57.3% 左右,服务业市场主体达到115万户,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46%左右,形成较为发达的服务经济结构,成为全国服务经济先行区和示范区。#p#分页标题#e#
到2020年,服务中心建设全面完成,服务业迈向高端化,辐射带动竞争优势明显,服务业增加值达到7700亿元左右,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7%,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到60% ,服务业市场主体达到150万户,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48%左右,建成国际财富管理中心、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东北亚国际贸易中心、总部基地城市 、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城市 、国际健康养老休闲城市,形成较强的经济活动影响力、资源配置能力和消费吸附力,在世界范围内开展服务输出,打造国家重要的区域服务中心。
强化金融贸易功能,到2020年,金融和大宗商品交易额超过45000亿元,对外贸易总额突破1000亿美元。强化运筹决策功能,成为全球性资源的组织与配置节点、跨地区活动的管理与控制中心。到2020年,总部机构数量突破500家,在青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突破150家。强化门户枢纽功能,建成国家沿海高铁枢纽、欧亚大通道多式联运中心、东北亚航运航空枢纽和国际信息枢纽,成为面向日韩和亚太的国家门户城市。到2020年,集装箱吞吐量超过2000万标准箱,航空旅客吞吐量达到2600万人,年入境旅游人数突破150万人。
C 建设国际先进的海洋发展中心
到2020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0%以上,人均海洋生产总值3.2万元以上,成为全国海洋经济领军城市。涉海专利授予量年均增长15%,占全市比重达到25% 以上,涉海技术合同年度交易额达到10亿元。涉海科技孵化器总面积达到300万平方米。建设10个重点院士创新研究院,海洋科研教育机构达到40家,形成全国领先的海洋技术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经济结构明显优化,产业集聚度加速提升。到2020年,传统海洋产业竞争力显著提高,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海洋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海洋经济总产值比重达到42%以上,“一谷两区”对全市海洋生产总值的贡献达到60% 左右,建成10个产值超100亿元的海洋特色产业园区,打造国内领先的海洋高端产业聚集区。
强化三大区域支撑,将蓝谷核心区建设海洋科技创新策源地;将西海岸新区建设海洋高端产业聚集区,建成世界最大的海洋基因库,建设陆海统筹发展试验区;将红岛经济区和崂山科技城建设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红岛经济区突出产业培育与集聚功能,到2020年实现蓝高新产业产值500亿元,产业孵化面积1200万平方米。
打造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国际海洋高端人才集聚中心、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东北亚海洋信息服务中心。推进海洋装备产业发展工程、海洋文化教育工程、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培育工程、海洋国际合作工程、海洋渔业建设工程、海上休闲体育旅游工程、海洋金融服务工程,建设10个重点院士创新研究院,包括海洋工程装备设计研究院、舰船艇设计创新研究院、航海工程创新研究院、海洋新材料创新研究院、海洋新能源创新研究院、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海洋健康食品研究院、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创新研究院、海洋探测设备创新研究院、海洋环保与生态修复创新研究院。
D 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大力实施制造强市战略,力争到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2万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到46% ,工业产业集聚度提高到65% ,培育“233”大企业集群和“131”中小企业“专精特新”梯队。基本构建起以蓝色制造高地、高端制造高地、新兴制造高地和互联网工业融合创新中心为支撑的先进制造体系与新型产业生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使青岛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率先走在全国前列,争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
打造特色鲜明的蓝色制造高地,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突破发展海洋生物产业,积极开发海水淡化及海洋新能源装备,加快发展海洋材料产业,领先发展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加快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培育发展航空航天装备,突破发展智能制造装备。#p#分页标题#e#
依托“东园西谷北城”、中德生态园等重大载体,超前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 、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产业,打造面向未来的新兴制造高地。加快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突破发展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新医药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推广生产智能改造,加快产品智能升级,大力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打造互联共享产业生态。另外还将组织实施创新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标准质量品牌专项行动、制造服务转型专项行动、绿色升级再造专项行动、深度开放合作专项行动、企业梯队成长专项行动、军民深度融合专项行动、产业载体建设专项行动等一批专项行动。
城市信报记者 丁一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