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发出贸易自由化强烈信号,专家解读互利共赢的基础和未来
时隔11年,中国国务院总理再次到访澳大利亚。当地时间3月23日,在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为其举行的欢迎宴会上,李克强总理发表即席演讲,其中提到,“我们与澳大利亚的系列合作,是在向地区、向世界表明我们的决心,共同发出维护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强烈信号。”
在部分地区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化进程受阻的时候,中澳两国发出这样的信号有何重要意义?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3月25日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中国跟澳大利亚之间的合作关系很紧密,由这两个国家共同发出这种强烈信号,它的震撼力一定很强。”
中澳共同利益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世界铁矿石三巨头中的力拓和必和必拓都在澳大利亚有重点布局。而中国作为众所周知的制造业大国,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很高。白明说道,“目前来说,中国的对外依存度主要还是粗放型的,对澳大利亚的进口依存度很大。而澳大利亚在出口上对中国的反向依存度也很大。中国是人多地少,澳大利亚是人少地多,这样一个正向和反向依存度都很高的国家并不多见。因此,中澳之间有这样的条件,有这样紧密的关系。”
那么,中澳之间目前存在互利共赢的基础,这种互利共赢接下去又要怎么发展呢?白明认为,我们可以从中澳合作平台的升级上讨论这个问题,也可以在整个全球化的升级上评估它的意义。
中澳平台“升级版”,唱好一台大戏
“中澳之间是一个平台,那李总理这次访问,我觉得有助于夯实这个高平台,有了这样的高平台,双方的经贸合作这台大戏才能唱好。那么中澳这个平台最大的支柱是什么?目前来看就是2015年12月生效的《中澳自贸协定》”,白明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
在正式生效一年半后,白明认为有必要回顾一下《中澳自贸协定》执行的情况。在签订协定的时候,中澳两国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方面,中澳两国之间的投资自由度水平存在差异,中国现在主要是正面清单管理,而澳大利亚是负面清单管理;另一方面,中澳两国的贸易额存在不平衡。
然而,中澳两国同样存在许多互利共赢的空间,可以让这个平台进入“升级版”。“过去中国买澳大利亚的铁矿石、买澳毛、买煤炭,依存度很大,但澳大利亚长期靠这些初级产品出口也是不可持续的。这种情况下怎么办?我觉得应该增加从澳大利亚新的进口来源,比如现在借助自贸协定,进入中国市场的澳大利亚葡萄酒、牛肉、乳制品都多了起来”,白明说道。
从铁矿石到乳制品,从生产资料到生活资料,平台一下子就打开了。白明评价道,“牛羊肉、乳制品,从最终形态看就是一些消费品,但是溯源来看,它们是一些载体,我们更多进口的是澳大利亚纯净的空气、纯净的水源、广袤的土地。”
白明同时也提到了其他方面的合作,“我们也会欢迎澳大利亚企业来投资,中国未来有很多投资机会,比如健康业投资。澳大利亚会计师多,这些方面合作空间也很大。未来,随着中国制造业水平的提高,澳大利亚和中国合作的领域将会进一步拓展。还有,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而澳大利亚和中国之间的往来频繁,使用人民币的机会很多,它必然也会有一个相应的金融服务合作作为保障。”#p#分页标题#e#
全球化“升级版”:中国的积极参与
在这几百年的全球化变迁中,“全球化”这个概念本身是在不断改变的。白明指出,在最早期,可能全球化的视野就只局限于北大西洋,随着后来的地理大发现和全球范围内的城镇化发展,全球化才真正拥有了全球的视野。而现在有一些逆全球化的趋势,在白明看来,这一方面确实是对当今世界的一种挑战,但另一方面,也暗示着全球化版本也存在一个“升级版”的问题,“逆旧版本,创个新版本,它就是一种进步。我们中国恰恰需要推动这种进步。我们中国在未来的全球化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并不是说我们中国就打头了,就领导了。中国要从经济全球化的旁观者、把关者、跟随者,走向参与者,给你领着。”
虽然中国现在实际上已经在参与构筑全球化了,但白明说道,“它相对来说是被动参与,这种被动参与的附加值并不够。”全球化过去每一级的升级转型都是靠科技力量推动的,分工也在不断调整。白明认为,中国现在想要改变经济发展方式,想要提升应对全球化挑战的能力,就要通过“一带一路”、通过更多和澳大利亚这样的国家合作、通过积极参与新版本的全球化,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提升中国的发展空间,释放出更多的红利和机会。(记者 虞涵棋 韩声江)
责任编辑:雷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