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产业链创新发展峰会将于12月18日在北京举行


  11月27日,首届中国产业链创新发展峰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通报峰会主要活动情况和拟出席嘉宾情况。

  本届峰会将于12月18日在北京隆重举行,两院院士及相关领域专家领导,以及来自工业强基一条龙企业和中国500强企业、中国企联会员企业的企业家将云集北京香格里拉饭店,为谋划“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加快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建言献策。

  本届峰会立足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主题,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主办,中关村中企慧联先进制造产业技术联盟承办,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工业和信息化科技成果转化联盟协办,中国轴承工业协会、中国电器工业协会、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机械科学研究总院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机械工业规划研究院、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等单位作为支持单位。

  届时,科学家、企业家、专家领导将进行专题报告,其中十余位两院院士将围绕“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进行主题演讲。

  峰会期间将举办航材产业链、锂电产业链、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链等创新发展专题论坛。涉及的议题包括“推动航材产业链创新、助力军民融合大发展”、“保障锂电产业链安全、加速国内大循环格局”、“提升医药产业链水平、凝聚健康发展新动力”等。

  峰会期间还将围绕“强化工业基础 推动产业链创新发展”召开工业强基一条龙示范企业闭门研讨会,对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工业强基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耐高温叶片一条龙示范企业、传感器一条龙示范企业、高性能难熔难加工合金大型复杂构件增材制造(3D打印)一条龙示范企业授牌,同时发布《工业基础指数(2020)》等一系列活动。

  新闻发布会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副理事长胡晓丽主持。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史向辉介绍了峰会的基本情况及召开的必要性。并详细介绍了“十三五”期间国家层面对产业链和创新发展的投入。史向辉表示,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0年稳居世界首位,说明我国是全球最有潜力的大市场,具有最完备的产业配套条件,是推动全球制造业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但是工业基础能力仍有待提升。在当前国内外形势下,要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基础能力提升显得更为紧迫,需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大力推动产业链创新,以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

  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春晓介绍了中国产业链创新情况,尤其是航材领域的情况。他认为虽然各方在不断投入,各项创新主体在推进中,航材领域产业创新也取得巨大进步,但是创新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产业链的创新还需要政产学研用金各方持之以恒的共同努力。曹春晓表示,建立一个互融共生的平台,促进资源协调,加强不同主体之间的协作,不断进行模式探索,实现开放合作意义重大,首届中国产业链创新发展峰会正是这样的平台,对产业链式发展十分重要。

  中国企联常务理事、中关村中企慧联先进制造产业技术联盟专家委主任陈玉涛介绍了峰会的具体筹备情况以及首届中国产业链创新发展峰会期望达成多个目标,包括巩固“十三五”工业强基一条龙推进成果、瞄准“十四五”靶心勾勒“十四五”蓝图探索“十四五”路径、促进产业链协同创新等。希望能搭建一个促进资源要素高效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的平台,推动产业链再造和价值链提升,满足市场的有效需求和潜在需求,实现供需匹配和动态均衡发展。

  机械工业规划研究院副院长于俊祥介绍了工业基础产业链一条龙推进工作情况,他表示,一条龙工作稳步推进、成绩也有目共睹,但工业基础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产业链不同环节的协同推进,需要各方通力协作继续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贡献力量。

  中国轴承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杨金福、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副处长陈丹,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博士宋尽霞,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工程师赵雪柱等领导也出席了发布会。(本报记者 梁隽妤)